陳破空:地方主義在中國盛行
【大紀元4月14日訊】中共領導人胡錦濤擬定四月訪美,圍繞訪問規格,中美雙方又是各說各話。中方自我宣傳為「國事訪問」,美方卻僅淡淡地稱之為「一次訪問」。之所以如此,在於中美之間,紛爭依然遠遠大於友誼。
胡錦濤訪美,將面臨諸多棘手議題。雙方日趨激烈的貿易摩擦,是其中之一。在這方面,中美之間存在三大問題:美中貿易逆差,中國市場准入,和中國盜版問題。美國正逢期中選舉,國會議員上足發條,爭相為美國選民說話。先後提出法案,要求制裁中共,醞釀的法案包括:將中國列為唯一「涉嫌操縱貨幣」的國家;對中國商品徵收27.5%的懲罰性關稅;取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等等,雖然,這些法案,尚未通過,或延後表決,但顯然已如箭在弦,隨時待發。
為了給雙邊「首腦會談」營造「良好氣氛」,中方作出多種姿態,竭力緩和爭端。動作之一,邀請美國商務部長和強硬派議員訪中,做盡解釋和承諾;動作之二,派遣副總理吳儀先期訪美,簽訂大宗貿易合同,象徵性安慰美方;動作之三,在國內加強打擊盜版,並大肆報導渲染,以便讓美國人感受到中方的「決心」。
然而,中共高層打擊盜版的動作,卻遭遇地方上的強大阻力。北京公開承認: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存在,基於當地的經濟利益,他們「不顧國家利益、與不法之徒勾結,抵制中央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行動。」
中共高層的說法,未必完全是推托之詞。實際上,地方主義,或山頭主義,早已在中國盛行。地方保護主義,不過是地方主義的表現形勢之一。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地方主義的形成,首先來自於中共高層政策的偏向。鄧小平時期,提出讓廣東、福建兩省「先行一步」,對兩省大施優惠政策;江澤民時期
,則又偏向上海,大量優惠政策傾斜於上海。如此,沿海地區固然得以發展,中西部地區發展卻變得相對緩慢或停滯不前,沿海與中西部地區差距越拉越大。而且,沿海地區當權者養成特殊化,習慣於伸手要政策,而不習慣於承擔責任。
在這一過程中,地方保護主義,不僅在沿海形成,也在中西部形成。因為,中西部地區除了自身資源,已別無長物,只好處處設防。各地的生豬大戰、蔬菜大戰等,就是地方保護主義盛行的表現。有人驚呼:中國各地區之間的貿易壁壘,比世界上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壁壘,還要大得多。至於後來,中共高層提出「振興東北」、開發大西部」等口號,已難以彌合地區差距。各地自行其是,更是「勇往直前」。地方勢力坐大,一發而不可收。
地方主義盛行,體現在方方面面。經濟保守和貿易壁壘,自不待言;面對歷史文物和人物,各地也要爭個你死我活;政治上的幫派與山頭更是明火執仗,這一現象,在廣東、福建、上海等地尤為明顯。
其中,針對「廣東幫」,中共高層的做法,唯有「明升暗降」,即將「廣東幫」主要人物調到中央,名為「高昇」,實為「看管」。葉選平、謝非等,就是實例。對「福建幫」,中共高層只有藉助諸如「遠華案」這樣的大案,將其全伙拆散。對「上海幫」,當今中共高層則幾乎無計可施,因為,江澤民當初「一人陞官,雞犬昇天。」從北京到上海,密佈「上海幫」人馬,彼此相護,盤根錯節。面對這一龐大的地方勢力,胡溫如坐針氈。想要換下一個上海市委書記,謀劃幾年,竟都未得,足見「上海幫」的實力。
地方主義盛行,加劇官商勾結,政商合一。地方上發生大案要案,往往難以「偵破」。中共高層動輒出動「中央專案組」,下到地方辦案,並且明確規定,不准地方官員插手。在辦理福建「遠華走私案」、廣東「汕頭走私案」等大案要案的過程中,中共高層甚至要從外地抽調上千武警,為「中央專案組」“保駕」。
但是,動輒派出「中央專案組」辦案,與歷代封建王朝派遣「欽差大臣」的做法,一脈相承,排場大,成本高,治標不治本,救急不救命。再度證明,中共政治,仍然不過是翻版的封建政治。
在這一波打擊盜版「運動」中,中央官員放話:儘管遭遇地方頑強抵抗,但絕不會放鬆執法力度。問題是,打擊盜版,本身就依賴地方執法部門,地方官商勾結、警匪一家,為盜版設置防線,固若金湯。中共高層的揚言,豈非「畫餅充飢」?
地方勢力上升,中央威權下降。這個此消彼長的過程,誰都看得見。往好的說,是走向「自治」;往壞的說,是走向「分裂」。對胡溫當局而言,要恢復毛澤東似的高度中央集權,已經絕無可能,卻又不甘心失去對地方的控制。此時此刻,何不改弦易轍,大張民主,厲行選舉?把各級官員、一干貪官奸商,都交由社會和民眾監督。如此,「中央」省事,人民也安心。
(4/13/06原載自由亞洲電台)(//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