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香港要聞

香港觀察:香港的醫生

【大紀元4月12日訊】(BBC特約撰稿人 舒非報導)香港人的平均壽命相當長。男人平均活到七十六歲,女人還要高兩歲到七十八,這個記錄僅次於日本,排全亞洲第二。

人的長壽與否,因素很多,但有個因素最直接,那就是醫療條件。香港的醫療設備先進不在話下,還有一點,七百萬人口中醫生的比例很高。

香港醫療設備據悉也僅次於日本,政府近年有計劃開發這方面的潛力,吸引鄰近地區的人來港看病和治療。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之前,這個百年英國殖民地最吃香的職業有三樣:律師、醫生和會計師。從事這三項專業的人,不僅有非常好的收入,而且社會地位很崇高。他們受尊敬程度,往往高過一些比他們富有的商人或者政府官員。

正因為如此,香港的中產家長,在孩子還在幼兒園階段,就灌輸他們當醫生、律師或會計師的志願。

形像良好

香港的醫生也有良好的公眾形像,最顯著的一個例子是2003年香港爆發SARS,成全球關注焦點。香港醫生臨危不懼,在緊要關頭,他們有足夠的冷靜、有專業操守和精神,難得的是這些前線醫生的家長,也能克制自己的焦慮和擔心(經過SARS一役的港人,應該會記得一位年輕女醫生謝婉雯,她自動要求去急診室搶救病人,結果因感染而不治,死於花樣年華的35歲)。

反觀台灣,父母怕兒子染病,竟然哭哭啼啼、拉拉扯扯地不讓其上班,暴露在電視屏幕前,鬧成大笑話。

香港由於人人爭當:「三師」(醫生也稱醫師),所以淘汰律非常高。我說的淘汰,指的是從一上學就開始的競爭,最後能夠過五關斬六將,擠進「三師」行業的,絕大部份的確是精英--都是高智商一族。

如果你在香港生活,你可能發現,這「三師」除了他們的專業之外,還可能是業餘音樂家或者藝術家。於是這批精英,同時也是許多漂亮女孩的「白馬王子」,理想對象。

不再吃香

隨著香港的九七回歸,社會已經起了很大變化--現在想起鄧小平「五十年不變」的承諾,真是百感交集。

哪有可能人為的保證「不變」?保證的人自己都不能自保了。

當然當初保證的是社會制度「一國兩制」,大前提雖然依舊,但社會的暗潮洶湧,波及到每一個人,包括原來的「白馬王子」醫生。

目前香港醫生過剩,不再像以往般吃香。而近年經濟下滑,人們收入差了,市民寧願看免費的公家醫院,但是新畢業的醫生仍然源源不斷湧入社會。

在我家附近的小街上,這幾個月連著開了五六家診所。在香港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開診所的費用不在小數。除了高昂的租金之外,還要請護士,薪金自然也不便宜。假如沒人來看病,經濟的壓力就很大。

搶病人

目前香港醫生過多,正展開爭奪病人戰。(BBC)



我看那些醫生為了爭奪病人真是挖空了心思。在大門外張貼收費指引,以低廉收費招徠。有的要註明小孩、老人可獲優惠。

有的說明自己什麼病都看:從傷風感冒到精神心理,婦科、皮膚科到不育、整容,包羅萬有。奇怪,那些醫生簡直不用睡覺,從早上八時半應診到深夜一點鐘。

近日老是看法國大罷工大罷課示威遊行的新聞,無端端竟使我想到家居附近這些一天工作16個半鐘頭的香港醫生,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啊。(//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