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怡君/專題報導
6顆微衛星組成的福爾摩沙衛星三號是全球第一個氣象星系,將飛舞在7百至8百公里的高空,把過去侷限在陸地收集大氣剖面資料的觸角,伸向廣闊海洋和人跡罕至的極區。國家太空中心估計,福衛三號將有助提升全球天氣預報準確率15%至25%。
傳統的氣象衛星均是單兵作戰,只能提供特定區域資料,福衛三號以星系同步觀測全球氣象資料,可望修正過去「以偏概全」的誤差,本週六的升空運作深受國際矚目,期待啟動氣象預報新革命。
目前氣象界取得水氣、溫度和壓力的大氣剖面資料,主要靠地面雷達站和施放探空氣球,全球約九百個點,福衛三號運用無線電波掩星原理,接收全球定位系統(GPS )24個衛星訊號,每天可提供2千5百個觀測點的大氣和電離層參數變化。
國太中心首席科學家陳秋榮指出,福衛三號發射後將先抵達5百公里的暫駐軌道,飄移到7、8百公里任務軌道完成均勻部署約需1年,但頭1年觀測點不均勻的密集分佈,反而更有利於小範圍如台灣區的比對驗證,不均勻期間,台灣附近每天可取20幾個觀測點,1年後僅約7、8個點。
研究團隊並將特別針對影響台灣甚鉅的颱風和西南氣流,進行福衛三號與「無人飛機投擲大氣探空儀」、地面雷達站等資料的比對,希望藉此改善颱風和劇烈降雨的數值預報模式,讓往後颱風路徑和雨量的預測更準確。
但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強調,並不是衛星打上去天氣預報就會自動變準,福衛三號是利用無線電波穿越大氣層的訊號,間接推測大氣的溫度濕度,與直接量測有別,若推測過程的誤差太大,它提供全球原始資料的成效就會大打折扣。
福衛三號也將是研究太空天氣的新利器,陳秋榮指出,當太陽風暴往地球狂襲,可能引發磁暴而打壞人造衛星、降低遠距通訊品質,關鍵便是電離層電子密度變化,福衛三號裝載小型電離層光度計和三頻段信標儀,能監測全球電離層電子密度的變化,協助科學界解開磁暴和電子密度關係的謎題。
新聞辭典-GPS無線電波掩星量測
一般氣象衛星主要是透過「掃描輻射儀」,量測地表和雲層發散出的可見光、紅外線和微波輻射,轉換成數位資料後製成各種衛星雲圖,雖在水平方向有很好的解析度,但無法瞭解垂直方向的大氣剖面資料。
福衛三號裝載的「GPS掩星實驗接收儀」,運用無線電波掩星原理,也就是無線電波通過不均勻的電離層和大氣層時,會產生如「筷子在水中看起來變彎」的折射現象,讓被遮掩在地球之後的衛星,能因此收到全球定位系統發出的訊號,藉由訊號的折射率,可演算出從地表到福衛三號之間的大氣垂直剖面,相對的大氣溫度、水氣和氣壓資料。福衛三號將是第一個能取得全球GPS掩星資料的星系。
(資料來源:國家太空中心,整理:記者郭怡君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