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錢怡台北九日電)英華達昨天公布2月營收出乎市場意料,比上個月減少近5成,今天開盤重挫跌停,法人指出,英華達基本面轉弱有跡可循,2月初起經理人大舉申讓持股,使無辜小股東成為員工提款機,之後股價表現弱勢,2月營收公布後,不僅印證之前市場的疑慮,更使得外資分析師調降其評等。
英華達昨天盤後公布2月合併營收約新台幣68.72億元,較1月的134.43億元減少48.88%,也較去年2月減少25.83%,在手機族群中,營收成長性表現不佳,跌破市場分析師的眼鏡,使得之前喊多的外資分析師不得不在一個月內看法由多翻空,德意志證券由買進降為中立,高盛證券則將目標價調降至190元。
英華達是首家適用承銷新制,即首五個交易日無漲跌幅限制的個股,去年10月25日以每股108元掛牌上市,股價一路向上攀升,最高達到238元,但今年黃曆新年封關前夕,公司陸續有多位經理人申報轉讓,從掛牌上市閉鎖期結束至今,英華達共有16位經理人申讓2638張持股。
尤其在2月6日收盤後經理人總計申讓1323張,引發市場對其基本面產生疑慮,股價即一路呈現跌勢,公司表示,對於員工大舉申讓持股,是員工個人理財行為,公司無法予以規範,也無法預料三個月期限後,員工幾乎在同一時間申讓,對於員工申讓持股衝擊股價的結果,英華達也指出,「公司內部將好好檢討,記取經驗」。
原以為衝擊股價、引起市場譁然的申讓「熱潮」至此告一段落,沒想到員工仍急著出脫持股,接著2月23日又有經理人申讓200張,一位美系外資分析師當時感覺到「氣氛詭異」,他表示,從沒看過一家公司的員工賣股賣得這麼急?公司對外則以員工持股比重不大,試圖安撫當時漸漸失去信心的市場法人、分析師等。
當時許多市場分析師還相信經理人申讓持股僅是短期效應,並認為英華達基本面健康穩健,持續喊進,直到傳出2月營收不如預期後,才驚覺英華達基本面轉弱,一位原本喊進的外資分析師看到營收數字,後知後覺地表示,難怪2月初一堆人申讓股票,而且也不見大股東進場護盤的動作。
這位分析師表示,原本以為申讓事件只是短線上的籌碼因素,沒想到卻是預告基本面轉弱營收表現欠佳的訊號,英華達不僅破除了外資分析師在市場上「呼風喚雨」的威力,也讓外資客戶套牢一缸子股票,讓人不得不欣羨已獲利出場的英華達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