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負成長 經濟與醫療雙重隱憂
【大紀元3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羽良/綜合報導) 內政部戶政司提供最新統計,國人粗出生率從2004年的千分之9.6,降為2005年的千分之9.06,新生嬰兒數也從21萬7600人,降為為20萬5800人,減少近一萬兩千人。目前出生率低於台灣的國家僅有德國千分之8.6、日本千分之8.8和奧地利千分之8‧9,台灣緊追其後。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長吳浚明說,生育率偏低已經成為各先進國家頭痛的問題,要達到世代交替,每名婦女至少應該有2.1的生育率。但根據統計,台灣婦女生育率在2004年已經跌到1.12,即使有外籍新娘增產報國,也只有1.18,成為全世界最後一名。
生育率降與性別失衡
內政部和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日前共同舉辦「台灣性別圖像」發表會,提出台灣剛出爐的人口粗出生率,創有史以來新低,且不論低或高年齡層,都有男女性別失衡的問題。該基金會表示,台灣婦女平均初次生育年齡正逐年攀高,目前已達28.5歲,受高齡懷孕風險的影響,生育數勢必再降。
內政部人口統計也發現,男女失衡在台灣社會有惡化跡象,14歲以下人口性別比例,男性遠多於女性。即使65歲到79歲的老年人口,也是男性偏多,和世界趨勢女性比男性長壽截然不同。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分析,應和1949年大陸男性大量遷台,改變該段年齡層人口性別比率有關。
10年後 就業人口少15萬
隨著出生率下降,就業市場將率先刮起寒風,根據經建會人口推估報告指出,再過十年,台灣工作人口將進入緊縮期,保守估計每年將減少15萬人。而且超過4成就業者,會是超過45歲以上的中高齡工作者,老年勞動力運用將成為迫切議題。
經建會預估,到民國103年,台灣的戰後嬰兒潮就會成為65歲以上的依賴人口,總數達293萬人。戰後嬰兒潮變老也將是促使勞動力進入緊縮期的另一重要因素,值得憂慮的是,台灣的勞動參與率也在去年降至57‧7%的歷史新低。
經濟與醫療雙重隱憂
新生兒越來越少,有工作能力的壯年人口又逐漸老化,讓需要照護的老人越來越多,政府的負擔勢必跟著提高,而工作人口的減少,更是台灣經濟莫大的隱憂。尤其是商業影響相當嚴重,因為有購買力的人口持續減少,薄利多銷的商業手法已不再適用,讓各大企業開始傷腦筋。
台大社工系助理教授王雲東指出,就業人口不足會加重現有工作者的負擔,其連帶出現的職場壓力、憂鬱症和自殺等嚴重問題,值得政府未雨綢繆。未來用鼓勵生育的方式只能治標,應該鼓勵技術移民,提高人口的素質,才是治本之道。
獎勵生育 縣市紛提補助
為鼓勵「做人」,不少縣市訂出優渥獎勵辦法,其中以新竹市1萬5000元起跳,喊出「生越多,補助越多」的口號,最高可補助10萬元最為優惠。有趣的是,在全國各縣市人口一片負成長聲中,新竹市是唯一正成長的縣市,這是否與獎勵措施有關?頗值得有關單位研究。
此外,新竹縣實施一胎1萬、雙胞胎2萬政策,彰化市第一胎雖只有5000元,但最高四胞胎以上也有10萬元補助,連全台首善之區的台北市也正加緊研議「好事成雙」政策,主要針對台北市家庭生第二胎者獎勵,方法是每月補助2500元。
看來如何在長壽和經濟之間取得平衡?同樣的課題正考驗著所有低出生率國家的智慧。◇(//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