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八日電)台灣的大專校院擴充,大幅增加國人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不過根據一項經年性,多達四萬多人的資料庫調查顯示,約57%的大一男生和 48%的大一女生每天唸書不到1小時,大三學生唸書時間增加有限,專家擔心人才素質低落,降低台灣競爭力,學校應該提高畢業門檻。
行政院國科會人文處委託國立台灣師大講座教授彭森明進行「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之建置及相關議題探討」整合型研究計畫,建置全國性高等教育校院特質與狀況、課程、經費、校園環境設備、校園文化、各科系在校學生素質、學習行為與表現、各學門畢業生以及教職員素質等全國性的資料庫,作為政府教育政策的參考,亦有助於各校自我評鑑改進或者與國際相比較。
這項計畫在兩年半內調查了91到93年度四萬多位公私立大學和技職院校大一、大三和畢業學生,回收三萬多份。
調查結果顯示,大專校院的擴充有助偏遠及貧困家庭的子女得以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依據統計,92到93學年度的大一新生,有28%來自年收入新台幣50萬元以下的家庭,45%來自年收入50萬至114萬元之間的家庭。另外,68%的學生的父母親都未受過大專教育,接受調查的學生是家中第一代大學生。顯示台灣大學教育的普及性提升國民素質與國家競爭力、邁向人盡其才理念的一項重大成就,值得肯定。
不過值得提高警覺的是,學生唸書的時間反應學生對學習的投入。資料顯示,很多大一及大三學生不太唸書。約57%的大一男生及48%的大一女生每天沒花時間或只有一小時左右唸書。大三學生稍微好轉,但仍有49%的男生及34%的女生,每天只花約一小時唸書。顯示大學教育的要求與標準過低,影響學生素質以及未來競爭力,值得重視。
雖然有多元入學管道幫助學生做適性適能的選擇,但仍有許多學生不滿意或不適應所進的學校或科系,因此想要轉學或轉系的大一學生比率很高。根據調查,想轉學的公立技職校院約18%,私立大學約25%,公立大學約20%。想轉系的比率平均約24%,此項問題也值得重視。
彭森明指出,目前台灣的大學新鮮人需選系的制度值得商討,宜參考國外大學大一、大二時不分系的制度,讓學生有機會進一步探索符合自己能力與興趣的科系,否則浪費社會及個人資源,甚為可惜。
調查亦發現,公私立大學和技職院校學生出國留學的比例也從大一逐步衰退,公立大學從48.3%減退到大三的38%,私立大學從大一的44.5%減退到大三的35%,公立技職院校亦從31.4%衰退到26.2%。而且畢業生再進修的地點國內佔77%,國外僅佔21.9%。
而以各類型學校大三學生打工的比率來看,有納稅人栽培的公立大學打工比例40.6%,反而高於公立技職院校的28.6%、私立大學的34%、私立技職院校的32%。打工雖然可以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但多少會佔用唸書時間,影響基本學問的研習,值得學校、學生與校方注意。
彭森明指出,台灣的大專院校畢業門檻比美國的大學低,他個人認為應該要提昇畢業的門檻,但是該如何提昇需要討論,形成共識,畢竟這不單純是學生的問題,校方的要求、教師的教學品質都密切相關。
此外,他這幾年發現台灣的學生申請國外大學的獎學金時比從前困難,頗令他感受到台灣學生的素質降低,國際競爭力不若從前,精英教育和普及教育各有目標,最重要的應該是教給學生的內容和知識比較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