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排灣
【大紀元3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思瑋台北五日電)東台灣卡塔文化團隊經理林秀慧今天表示,排灣族琉璃珠一直是民眾耳熟能詳的原住民藝品,其實「琉璃」只是其中一種材質,長久以來的誤用讓排灣珠無形間被中文詞彙侷限了,現在他們努力想找回排灣珠的名字。
林秀慧指出,排灣珠的材質相當多元,除了琉璃外,還有陶土、礦石等,排灣珠是以有紋彩意涵的珠子為名,不論材質都通稱「卡塔」Aqata,意指上天賜予的美麗果子,而更為珍貴的則稱為「卡丹」Katan,意指珠中至寶,多為頭目所有。
但是,林秀慧說,過去原住民囿於辭語表達能力,無法讓外來者了解排灣珠的稱謂,因此喪失了自我詮釋的權力。日本時期,日人因排灣珠上的紋彩如同蜻蜓的眼睛,將它稱為「蜻蜓珠(玉)」,近代則因排灣珠材質多為琉璃而將它命名為琉璃珠,使得部落工藝家在詮釋與發展排灣珠藝文化時,產生了詮釋上的尷尬情況。
林秀慧表示,現在東台灣卡塔文化團隊開始使用排灣珠的傳統稱呼,希望從自己開始讓排灣珠的名字回歸到自我詮釋的本位,不再讓排灣族文化代表物的發展被中文稱呼所侷限,藉此重新修補文化失落的部分。
除了回歸命名的本質外,在發展排灣珠的過程中,也要確保排灣珠的詮釋是否符合傳統的原意。林秀慧說,排灣珠沒有真偽,只依歷史有新舊之別,每一顆珠子、每一種紋彩都有它所屬的義涵;但是較不樂見的是,有些不了解排灣珠的人,將排灣珠商品化,卻在新珠的創新過程中扭曲了紋采的原意。
她說,過去原住民對於文化冒用的情形都比較不好意思提出來,隨著主體意識萌發,將慢慢地找回自己的文化詮釋權。
東台灣卡塔文化團隊是由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原住民社區發展中心所帶領,以推動原住民部落工藝發展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