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亦偉台北四日電)開春以來國內社會連續發生多起殺人、隨機擄人強盜、性侵、卡債衍生犯罪、家暴等重大治安案件,一場由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與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所舉辦的座談會中,與會學者認為,落實社區警政、提高民眾參與治安聯防工作、運用科技降低犯罪發生等,都是有助改善治安的策略。
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主任楊士隆表示,台灣地區近來持續發生多起重大刑事事件,警政署推動「清源專案」,全面掃蕩製毒工廠、槍枝改造工廠、職業大賭場、汽機車解體工廠、毒品販賣場所、賭博性電玩六大犯罪根源,並以「重獎重懲、即獎即懲」方式執行,立意雖好,但效果仍有待檢視。
學者認為,伴隨社會型態變更,犯罪的暴力程度加劇,財產性、組織性犯罪猖獗,同時持槍殺人、強盜、及搶奪案件犯罪現象突出,此外,台灣地區政經、社會、文化等環境急遽變遷,導致價值判斷、道德良心、家庭結構及人際溝通等產生巨變,人民若無法有效紓解因應,再加上目前社會普遍存在功利主義誤導,極易導致犯罪率升高。
與會學者認為,犯罪預防工作落實與否,攸關治安至鉅,以台北市為例,除首創結合學者專家的「犯罪預防宣導團」外,藉由「鷹眼計畫」的推動,積極蒐集治安情報資料,對在逃嫌犯資料、照片列冊管制,強化「辨識累犯」,對杜絕犯罪相當有效,而社區警政、守望相助的落實,則是另一改善治安的重要方向。
此外,學者認為,科技固然成為犯罪新工具,卻也可以有效管理犯罪被害風險性,例如,微型攝影機、錄音筆等,若善加利用,都能降低犯罪或提供破案之用,而增加網路銀行、金融轉帳設備的安全機制,也可降低詐騙犯罪發生,而保全業者與警分局建立聯繫及情資通報機制,有效將保全業者納入犯罪防治網,也是國外值得借鏡之處。
參與這場「當前治安之體檢與把脈–學界與民間之觀點」座談會的學者包括台北大學侯崇文校長、中央警察大學教授黃富源、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教授許春金、中華民國觀護協會理事長陳明終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