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書」當超人
媽媽:「小玫!媽媽告訴妳當客人來訪時,可不能穿睡衣開門哦!那是很沒禮貌的行為。」 聰明伶俐的小玫,一下就記住了媽媽的教誨,並奉為圭臬。
有天夜晚,隔壁的陳阿姨來訪,不巧,媽媽正在淋浴,只好由她開門。走沒幾步,小玫突然想起媽媽的叮嚀:「穿睡衣不准開門。」於是她若有悟的將「睡衣一脫」,喜滋滋的跑去開門。
這是一則笑話,一則差點讓我笑掉大牙的笑話。其實,它也是一記警鐘,一記令我不得不深思的警鐘。因為在這則故事中,除了點出小玫的天真可愛外,也點出了父母粗淺的教育理念──只懂得叮嚀與訓誡。
粗淺的教育理念,一部分來自於父母的懶得充電,一部分則因為他們把「書」當成超人──奉行不渝。只要是書本所論及的方法、教養理念、育兒絕招,多半照單全收──因為那是專家的話。
古有名訓:「師言不可違也!」既然是智者(專家)的心血結晶,當然是錯不了。於是父母把一帖又一帖的神丹妙方,不假思索地往孩子身上試煉,直到孩子千瘡百孔為止。
我的意思自然不是說專家、學者的妙論不值得牢記在心,而是提醒父母:教養方法也有人、事、時、地、物的區別。孩子不同,方法自然有所不同;問題不一樣,處理的方法當然也不能一樣;時間、地點有別,處理的原理、原則自然也需有別。
譬如說,同樣談到「鼓勵」,對一個數學經常考九十八分的孩子,以及一位好不容易考八十分的兒童來說,就有所不同。前者應該讓他明白,分數並不重要,了解其間的「因果關係」才是重要,並該鼓勵孩子從事其他的休閒,不要老與書為伍;對於後者,則應該讓他了解:「八十分很不錯哦!我相信你下次會考得更好。」
曾有父母告訴我:「教養如果真的需要大傷腦筋,那還得了。」言下之意是,他們僅需要一本猶如尚方寶劍的書。老實說,果真有這寶典,我相信一定有數以萬計的父母,會企圖以千金兌換,可惜這部寶典不能有,也不可能有──因為你才是孩子的聖人,書永遠只是「依據」。唯有你願意陪孩子走過成長的歲月,「書」才能真正的發揮效用。
誠如我喜歡把「書」譬喻成一支釣竿般,釣竿的好與壞即使重要,但也永遠抵不過垂釣者的技巧來得更具關鍵。
摘自: 游乾桂著作《別讓童心去流浪》一書@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