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卞金峰基隆市三十一日電)環保署去年五月份針對基隆市新山水庫進行檢測時,發現水中的微囊藻密度過高,雖然微囊藻毒濃度遠低於安全標準,但基 隆環保局為維護民眾飲用水質安全,仍不敢有絲毫鬆懈,除要求水公司改變取水口,並計劃建立微囊藻監測應變機制,為市民的健康把關。
基隆市環保局環境檢驗課長楊國正報告指出,環保署在二○○五年五月份曾針對新山水庫的藻類密度及藻毒濃度進行檢測時,發現水中的微囊藻毒濃度為0.2ppb(1ppb=10億分之一),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對飲用水藻類毒素安全值(1ppb),但微囊藻密度高達93萬個細胞數/毫升,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最高警告等級(10萬個細胞數/毫升)。
楊國正報告指出,目前正邁入春、夏季節,正好是藻類繁殖最旺盛之際,如遇上枯水期或大量污染源進入水庫時,有「水庫殺手」之稱的微囊藻常會伺機大量繁殖,不僅有礙水庫景觀,增加自來水廠處理水質的難度,甚至影響民眾飲用水質的安全。
由於微囊藻生活在水庫的表層,環保局為維護民眾飲用水質安全,除要求水公司改變取水口的位置,避免抽取藻類密度較高的原水,改抽中層或底層的水源,再經過淨水廠的混凝、加氯、沉澱、過濾及消毒等多項過程,可去除大部分的藻毒。
至於中期的計劃,環保局也將建議中央,持續協助地方執行相關檢測作業,並準備向環保署申請經費補助,在西元二○○七年購置螢光相位差顯微鏡,以利對水庫中藻體濃度進行監測,二○一○年則進一步購置液相層析串聯式質譜儀,以提昇基隆市飲用水中藻毒濃度自行檢測能力,為市民的健康作好把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