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兒育中心堆草垺 小朋友體農村生活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二十九日電)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今天舉辦一場堆草垺活動,一百八十名幼稚園小朋友沒見過稻草,更無法想像「草垺」的長像,但還是七手八腳的跟著農家子弟學習堆草垺,除了體驗古早農村鋪稻草的情景,也教小朋友要惜福、環保。四月份園區有稻草裝置藝術展,邀請親子體驗農村生活。

今天的「大家作伙堆草垺」活動,兒育中心除了從屏東運來稻草,工作人員還打扮成村姑,並邀來農家子弟指導學童如何堆草垺。只見稻草比人高,讓小朋友手忙腳亂的依樣畫葫蘆,工作人員雖對「草垺」解釋半天,小朋友還是「聽嘸」,索性在稻草堆中跳來跳去,帶隊的幼稚園老師只好忙著幫小朋友收拾善後,才能讓草垺「頂天立地」。

兒育中心指出,種稻是早期農民的傳統家業,在收割季節,農民們將脫了穀粒的稻草桿,紮束成一小捆一小捆的「稻草叢」,展開來立在田間,讓太陽曝曬,直到稻草乾燥後,再將稻草堆在一起,高度約一人至三人高度。上層是斗笠型尖頂,中圍圓而廣,底盤略窄,外觀像金黃色的蘑菇,「草垺」就大功告成了。

兒育中心主任梁永斐表示,稻草堆,閩南語叫做「草阜」或「草棚」,是台灣農村的地標。下雨時因斗笠光頂遮蓋,雨水會順著草桿滑落地面,不會滲水入內造成稻草堆腐爛。有時底部墊上了石頭,也可以防止積水滲透侵蝕,浸爛稻草。

一座座金黃色的稻草堆,看起來雖然無奇,卻是農家收穫的表徵,堆得越多越大,表示收穫越好越豐富。

小時候住過茅草屋的梁永斐說,乾黃的稻草桿,從頭到尾都有用處,除了便宜、保暖、保溼及取用方便的特性,也是早期台灣農家建築房屋與製造用品的重要材料,可以用來做草鞋、草蓆、草繩、屋頂周圍或是綑紮農產品、保護農作幼苗。

兒育中心四月份的週六、日有打草繩、魔法掃把、稻草面具、草刀劍、捏麵人等鄉土童玩DIY教作,園區還有「稻草裝置藝術」展、工藝館則有稻草「繩雕藝術展」,適合親子一起聞草香,體驗饒富鄉土味的古早童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