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米標示不清 農糧署:有模糊空間
【大紀元3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明宗台北二十九日電)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林樹山今天表示,市售包裝米有時會矇混百分之十五到三十的外國米,卻標榜台灣好山好水產地,消費者也被蒙在「穀」裡,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產業組副組長王長瑩說,這部分確有模糊空間。
林樹山(雲林縣)下午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表示,市售包裝米應清楚標示產地,他擔心很多市售包裝米摻雜舊的外國米,生產年份也應寫清楚,以免誤導消費者。他指出,市售包裝米的標示文字很小,應放大字體比例,也應將相關標示放在包裝正面。
列席記者會的王長瑩表示,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每年須進口約十四萬噸糙米,但通關時都經過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符合衛生安全相關規定才能入關,消費者可安心食用。
她說,依糧食管理法規定,市售包裝米應以中文及通用符號明確標示品名、品質規格、產地、重量、碾製日期、保存期限、廠商名稱、電話號碼、地址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也應確實標示稻米生產地。
王長瑩強調,若業者未遵循相關規定,第一次將發出限期改善通知書,屆期未改善,將處罰新台幣一萬五千元以上六萬元以下罰緩,去年及今年第一季共處罰二十四件案例。
消費者保護委員會消保官王德明也說,業者最好將相關資訊以清楚字體標示在產品包裝正面,若消費者有任何疑問,也可向各地縣市消保官投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