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民俗采風

客家文化傳承系列報導/語言篇

【大紀元3月29日報導】莫讓閩客通婚生下外省孩子的懊悔再次發生(中央社記者徐毓莉台北—苗栗二十九日電)「爸爸是閩南人,媽媽是客家人,孩子是外省人」,這是當前社會閩客通婚下最普遍的情況,也凸顯出不少客家父母的無奈,若是客家女性嫁給閩南先生,夫家長輩多半不鼓勵孩子使用客語。以台北市為例,客家女性嫁給閩南男性,子女會講客語的比例為零。

民主進步黨族群事務部主任楊長鎮指出,影響一個家庭的語言使用,通常受到兩股勢力中的一種所影響,一是優勢語言,另外一種則是父系家庭的語言,也就是說,當優勢語言與弱勢語言共組家庭,子女通常會使用優勢語言,而傳統社會以父系家庭為中心的觀念,也會影響家庭語言的使用。

不過,大環境優勢語言的影響力,仍大於父系家庭對語言的影響力,例如客家男性娶閩南媳婦,但下一代未必一定懂得客語,反而會以社會中較常使用的國語作為使用語言。

清大社會學研究所教授張維安說,相關統計發現,客家人與客家人結婚,子女會講客語的比例約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如果閩客通婚,客家女性嫁給閩南男性,以台北市為例,子女會講客語的比例為零,客家男性娶閩南女性,子女會講客語的比例為百分之二十。

嫁給彰化福佬人的黃瓊玉有三個孩子,到閩南家庭後,向公婆學閩南話,而婆家也刻意教育三個孩子學習閩南語,有一年將幼稚園的孩子帶到南部兩個月,孩子一回台北後馬上講得一口流利的閩南語,讓黃瓊玉見識到小孩對語言的可塑性。

對於教導下一代客語,現在有不少客家人對過去未能及時教導孩子使用而感到懊悔。即使是推動、關懷客家文化不遺餘力的張典婉,都以「後悔」表達內心的自責。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文教處語言教育科科長黃瓊玉也以「失職」形容自己的感受,她坦言,過去母親曾向她抱怨,為何不多教孩子講客語,當時她並沒有特別意識到這個問題之重要,現在體認到語言文化的珍貴,同時會鼓勵小孩能多學阿公及姐公(客語稱外公)的話,在家中也儘量多用。

「自己的母語一定要教」,黃瓊玉鼓勵客家族群多教導下一代學習客語,這代表多一種競爭力,若從功能性來看,因為客語有許多發音是國語或閩南語沒有的,學會客語的孩子,未來學習其他語言會更加快速,同時也培養珍視本土文化及多元文化的理念,畢竟放眼國際觀之前提,是了解及認識自己的文化,因為這是獨有且最珍貴的文化資產。

「觀念影響行動」,黃瓊玉說,隨著客家語言、文化逐步流失時,客家族群若再不有所警覺,客家文化與語言將如同「溫水煮青蛙」般逐漸消逝而不自覺,最終長久流失。

目前客委會積極透過認證等方式,積極推動客家母語,但楊長鎮認為,大環境的鋪陳對客家族群的友善更加重要,建立出有善的環境,才能讓更多客家族群意識覺醒,進而認同。

客語的延續象徵客家族群、文化的傳承,客家的宗族、祭祀等傳統,紀錄著百年來先人一路走來的歷史,客家族群應打破過往社會對客家的刻板印象,以客家特有的宗族能量,將客家文化積極面重現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