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8日報導】台灣青年面臨全球化競爭的新挑戰專題(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二十八日電)為協助台灣年輕人參與公共事務、體驗民主精神,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前年首度辦理青年國是會議,去年夏天辦理第二屆;青輔會主任委員鄭麗君表示,青年國是會議成效良好,未來考量倣效國外的「青年議會平台」,將青年國是會議常設化,讓青年在會議結束後,持續監督政府政策。
國民黨政府為紀念一九一零年廣州起義而犧牲的「黃花岡七十二烈士」,訂每年三月二十九日為青年節,但對二十一世紀的台灣年輕人而言,「黃花岡七十二烈士」是既陌生又遙遠的名詞。鄭麗君在青年節前夕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指出,儘管台灣是個民主國家,但年輕人對「民主」的認知,仍然很模糊,唯有透過親身參與,才能真正體認民主的價值。
鄭麗君說,青年節的意涵在台灣早就改變了,只是很少有人詮釋,只要仔細回想近幾十年來的民主運動就可以發現這些運動一直有青年參與在其中:不論是戒嚴時代的美麗島事件、一九九零年的野百合事件,或是前年陳水扁總統與學生的紅樓對談,這些運動都是青年為主體,民主的意涵也透過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持續充實下去。
台灣歷經民主轉型,然而,許多年輕學生有民主意識的時候,國家的執政黨已經是民進黨。鄭麗君說,這一代的年輕人從小生長在民主自由的環境,很多孩子沒有經歷過追求民主的歷史,對民主的認知也被侷限在「政黨輪替」甚至「國會紛爭」,把民主與政客劃上等號,也對政治、民主感到反感。
鄭麗君指出,兩年前青輔會籌辦第一屆青年國是會議時,很擔心年輕人模仿電視上看來的「國會問政實況」,但年輕人用理性對談取代政客問政時對立與互罵,讓籌辦會議的「大人們」感到訝異。
兩屆青年國是會議後,鄭麗君看到很多年輕人「動起來」,這些青年自己組成工作團隊,繼續參與公共事務;鄭麗君說,青年國是會議是一個平台,將有同樣理想、熱情的年輕人聚在一起,青輔會從今年開始,擬將青年國是會議常設化,成為類似歐洲青年議會的青年議事平台,讓青年持續監督政府的政策制定與施政過程,從行動體認、實踐民主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