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BMI逾23易罹病 馬偕促下修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2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台北馬偕醫院發表一項追蹤10年的大型研究指出,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 )若超過23,心血管疾病的罹病機率大幅增加,一旦超過25,10年後罹患糖尿病的危險接近正常人的15倍,因此,建議衛生署應從嚴認定肥胖標準,並下修BMI值。

台灣的BMI值計算方式,是體重(公斤 )除以身高(公尺 )的平方,衛生署目前定義的「國人理想體重範圍」是BMI值介於18.5到24之間,超過24是體重過重,超過27是肥胖。

衛署指非唯一標準

對於台北馬偕的研究,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簡任技正謝定宏表示,BMI值並不是肥胖的唯一標準,還必須以腰圍為輔助(男性大於90公分,女性大於80公分 ),衛生署會參考新的研究數據,但下修BMI值需要更多證據,不排除開會討論。

台北馬偕醫院昨天公布一項研究質疑衛生署的標準,該項研究並已刊載在「台灣醫學會雜誌」。研究是由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黃麗卿主持,追蹤10年來(1993至2003年 )的1千零27位健康檢查者資料,發現BMI值超過23,各項健康危險警訊便增加。

若大於23,罹患各種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即大幅增加,若大於25,10年後罹患高血壓的危險性是體重正常者的2.7倍,罹患高三酸甘油症的危險性提高3.2倍,高尿酸血症的危險性也達到2.8倍,發生糖尿病的危險性更高達14.8倍。

黃麗卿分析,世界衛生組織(WHO )建議亞太地區體重過重為23,肥胖為25,台灣的體重過重及肥胖標準過於寬鬆,建議衛生署下修標準。

下修恐引發恐慌

根據衛生署統計,BMI值在24以上的人口占所有成年人的3分之1,若立即下修BMI值,恐怕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也有官員私下指出,下修BMI值涉及減肥市場的龐大商機,以及部分疾病與藥物的健保局給藥標準,立即下修的可能性不大。

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黃國晉指出,中研院和台大醫院曾經追蹤10萬人後發現,針對國內十大死因,BMI值介於24到25之間的人,死亡率反而最低,可見BMI值並非健康的唯一指標。

(//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