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倖嫚香港二十六日電)繼禽流感在全球各地陸續出現後,公共衛生安全備受關注。香港「東方日報」今天報導,去年香港醫院曾接獲一宗罕見的瘧疾個案,這個疾病已在香港絕跡二十年,估計病人是多年前感染,瘧原蟲在體內潛伏長達至少二十年才發病。
根據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的資料,去年該院接獲一宗罕見的瘧疾個案,一名七十七歲的老婦發病後,三次入院,花了五個月時間才確診。醫生指出,病人發病初期,沒有發燒和發冷等典型瘧疾病癥,直至處方類固醇給她治療其他疾病,使得她免疫力下降,瘧原蟲乘機在她體內大量繁殖,經過驗血才發現。
醫生指出,瘧疾絕跡已香港二十年,估計病人是多年前受感染,瘧原蟲在體內潛伏長達至少二十年。
據悉,這名婦人於一九四九年由中國移居香港後,一直住在新界地區,期間從沒有返回中國。由於這名老婦患有糖尿病,二零零四年十一月因腳腫入院,當時沒有發燒症狀,超音波檢查發現她的肝脾脹大,脾臟長度更達二十七厘米,是正常的三倍。她的血細胞數量減少,主動脈旁的淋巴結輕微腫脹,但她拒絕驗骨髓,因此當時無法確定淋巴結腫脹原因。
去年二月,老婦首次感到間歇性發燒和發冷,每四天發燒一次,但血液、尿液和痰樣本驗不到細菌;三月抽取的兩個血液樣本都對瘧疾呈陰性反應。醫生在她同意下終抽驗骨髓,驗出骨髓細胞異常及有少量淋巴瘤細胞,給她處方類固醇紓緩病情後讓她出院。
不過,病人出院後一個月,再度次因間歇性發燒入院,留醫期間經驗血,驗出血液內有「三日瘧原蟲」。醫生隨即對症下藥,處方抗瘧疾藥物,三日後將病人體內瘧原蟲清除,血細胞數量回升,脾臟經三個月跟進治療後開始消腫。
衛生署表示,去年接獲院方呈報這宗個案,相信屬於復發個案,病人早在多年前已受感染,去年再復發,未能確定在本地或外地感染。署方指出,文獻曾報導過,四十年後甚至更長時間才復發個案。
曾治療患者的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李禮舜指出,瘧疾在香港絕跡至少二十年,未能確定病人是在本地或五十多年前在中國感染瘧原蟲,但相信她早在二十年前已受感染,瘧原蟲潛伏體內,當她服類固醇令抵抗力下降,瘧原蟲迅速繁殖,驗血才能驗出。此外,他估計,瘧原蟲在婦人體內潛伏時,可能不斷攻擊淋巴細胞,引致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