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殷偵維/三重報導〕三重市公所昨天舉辦「三重唱片業、戲院及影歌星座談會」,邀請唱片業者廖初男、楊榮華、老牌影星陳淑芳、寶島歌王洪一峰、歌星李芊慧等人出席,暢談過去唱片業、影劇業和詞曲創作的酸甜苦辣。
民國50年 開始錄製唱片
資深唱片業者廖初男表示,台灣在民國50年,就開始錄製唱片,當時唱片用松膠和黑煙製成,由於品質不佳,放上2、3個月,唱片一播放就會出現沙沙聲。
廖初男說,民國40年代錄製唱片就好像賣膏藥,業者在大街上敲鑼打鼓,引來人群,再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錄音機,請會唱歌仔戲、民謠、車鼓調的民眾唱歌,然後當場錄音,當年那種簡陋的程度,與現在設備齊全的錄音室根本不能比。
寫過多齣連續劇、歌仔戲的陳和平說,民國59年,他寫一首詞或曲子的酬勞是100元,當時沒有使用者付費的觀念,盜版更是家常便飯,寫詞曲的作家生活相當清苦。
寶島歌王洪一峰敘述當年與作詞家葉俊麟合作的點滴,像舊情綿綿、思慕的人、淡水暮色等歌,都是由葉俊麟作詞,洪一峰作曲並演唱。
三重藝文館 葉俊麟子女呼籲
葉俊麟的子女則建議市公所,希望能成立「三重藝文館」,將這些三重出身的藝文作家、演藝人員資料收集後,供後人瞭解。
三重市公所準備彙整座談會蒐集到的資料,明年出版專書,重現三重早期繁榮的影藝文化。
娛樂好蓬勃 唱片業曾多達41家
寶島歌王洪一峰(右 )看著自己的唱片,回憶當年。 (記者殷偵維攝 )
〔記者殷偵維/三重報導〕三重市早年娛樂業十分蓬勃,幾乎隔一、二條街就有1家戲院,加上歌仔戲、露天舞台,民眾每晚都有娛樂活動,而三重唱片業者巔峰時多達41家,居台北縣之冠,出生或居住在三重的影藝人員也不少。
三重市在50至70年代,電影業興盛,戲院集中在中央北路、福德北路、正義南北路、重新路二段、三和路四段及龍門路一帶,有包括建國、大明、宏明、三重、金都、金國、天台、天心、真仙樂、天閣、天南、長泰、國園、國王、統帥、介壽、幸福、正義等戲院。
電影業者回憶,熱門影片上映時,只見送片員穿梭各戲院間,有戲院播完上半段影片,在等片時穿插其他娛樂。另外,早年三重除了戲院多,歌仔戲也很興盛,在廟會期間,隔一條街就有歌仔戲演出,當時的露天戲院也有好幾家,只見民眾坐在小板凳上看戲,當然跳脫衣舞的野台戲也不會少。
除了戲院多,當時唱片業者更多,少則20餘家,興盛時多達41家,包括大王、女王、鈴鈴、國際、鳴鳳、惠美、大同、麗歌、海山、華聲、歌林、金門、正聲、東寶、中美黑貓、皇冠、群星、豪華等,有時一條街有6、7家唱片公司,宛如唱片街。
出生於三重或曾經住在三重的影歌星、詞曲家、廣播名人及電影界人員也很多,包括寶島歌王洪一峰、影歌星白櫻、陳芬蘭、尤雅、李雅芳、張凱婷、李芊慧、田路路、矮仔財、藍一萍、司馬玉嬌、陳淑芳、郭美珠、黃香蓮、林小虎、陳文敏、蔡啟東、陳喜樂等。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