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二十二日電)金門縣長李炷烽指出,實施小三通的金門,目前處在關鍵的轉型期,地方需要的是中央更開放的政策支持,這是縣府和議會今後全力打拚的重點,希望創造發展的生機。
連任金門縣長的李炷烽,在新的任期就職滿三個月時候,接受中央社記者的專訪,他強調,金門要有破繭而出的未來,中國大陸是一個重要關鍵因素,而中央的政策走向扮演關鍵中的關鍵角色。
李炷烽指出,隨著兩岸關係緩和、新武器的研發,金門過去扮演反共軍事最前哨的地位逐漸減弱,在十萬大軍走了十分之九,開放觀光又不如預期的情形下,小三通的實施,為金門帶來一線曙光。
他表示,從二00一年元月二日小三通啟動,五年來已經有一百一十多萬人次經金門和廈門進出兩岸,從第一年旅客人數的二萬一千三百七十七人次,到了去年、二00五年的五十一萬八千七百一十九人次,五年成長近二十五倍,數字成長的背後與中央政策的開放息息相關,也是開放中國大陸各地台商納入小三通適用對象才帶來急遽成長。
他說,現在小三通旅客主要是台商、幹部和眷屬,佔客量超過七成五,然而,台商只是過境中轉,消費有限,金門需要的是更開放政策帶來新的人潮,有了人潮自然帶來錢潮,促進地方投資發展。
李炷烽寄望的開放,是指政策鬆綁讓國人都能選擇經過金門和馬祖小三通進出中國,他說,現在國人一年到中國超過四百一十萬人次,如果擴大小三通中轉,相信以金門的條件,旅客量一年馬上可達到一百萬人次,地方經濟和建設才有活水源頭。
他表示,現在小三通是我們去的多,中國來的少,形成傾斜,台灣政策開放更多,自然也可要求中國大陸開放更多人來,不限於現在的福建居民,以一年到廈門旅遊、商務有一千六百萬人次,如果政策採更開放、申請手續更簡單,這將是金門觀光和經濟的龐大商機。
李炷烽說,中央口口聲聲要拚經濟,對金門而言,地方需要中央釋出政策的善意,比金錢支援更有效,過去四年多的縣長任期,接待十多家企業、財團考察,然而他們認為金門未來充滿不確定感,以致停留在觀望階段,因此,金門目前困境是定位未明、方向不清。
對於兩岸事務,李炷烽提出努力的重點有:爭取擴大人員中轉;爭取法規鬆綁允許引進陸資投資;透過金酒公司轉投資機制,在廈門設置金門產業大廈;爭取民生必需品免稅進口;爭取台商需求合法轉運及開辦兩岸快遞業務,以活絡兩岸航運;爭取金門為自由貿易港及免稅特區,使金門成為兩岸的自由貿易島。
李炷烽指出,過去在兩岸事務工作,縣府總是單打獨鬥,讓中央終始誤認為地方有雜音,現在新的縣議會已經產生,縣府將加強與議會的溝通協調工作,府會一起向中央發聲爭取政策支持,發揮金門在兩岸地理區位優勢,開創地方發展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