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欣賞】 小放牛
【大紀元3月18日訊】古代朝廷派樂官至各地採風,了解民情。所謂的「風」就是民間音樂,樂為心聲,採風為的是聽人民的聲音,這有點類似今天考古人類學家的工作。詩經就是這樣的一部經典,但是留下來的只有文字,音樂早已不見了。
「小放牛」這齣戲以笛子為主要伴奏樂器,保存河北山歌小曲的原始模樣,讓我們至今猶可見識到「觀風知俗」這回事,它不只有文字、還有樂曲、以及表演型態,比讀詩經光有文字要立體及豐富許多。「小放牛」劇情不過是村姑向牧童問路,兩人山歌唱答,然而熱鬧無比,談到天文地理、神話傳說、節令、男女相悅之情等等。
歌唱的型態有巧妙變化,包括獨唱、幫腔、一問一答(或互相辯駁)這三種。最先,牧童、村姑上場,面對風光明媚的陽春三月,觸景生情,各有一段獨唱。村姑的這段「桃花兒開,杏花兒白,月季花兒.h,又只見那芍藥牡丹一齊開放哪哈咿呀嗨!行走來在青草兒坡前,見一個牧童,頭戴著草帽,身披著蓑衣,手拿著?笛,倒騎著牛背,他口兒裏吹的是蓮花落哪哈咿呀嗨」純粹白描,卻能把環境與人物形容得栩栩如生。
村姑問完路,牧童不讓走,要她唱小曲,村姑不肯吃虧,要牧童幫腔才肯唱,於是表演一場有幫腔的歌曲。唱完,牧童當然也不肯吃虧,要求對歌問答,他想把她難倒,好出一口氣。
這段問答,充份表現民間「神傳文化」的色彩:天上地下、關內關外,充滿了遙遠的想像,甚至談到周世宗柴榮的特異功能—硬氣功,在過趙州橋時留下一道溝。
歌詞如下:
「牧童:天上梭羅什麼人來栽?地下的黃河什麼人來開?什麼人把守三關口?什麼人出家未曾歸來麼嗯哪哎咳喲?
村姑:天上的梭羅王母娘娘栽,地下的黃河老龍王開,楊六郎把守三關口,韓湘子出家未曾歸來麼嗯哪哎咳喲。
牧童:趙州橋呀什麼人來修?玉石欄杆什麼人留?什麼人騎驢橋上走?什麼人推車軋了一道溝?
村姑:趙州橋呀魯班爺修,玉石欄杆神人留,張果老騎驢橋上走,柴王爺推車軋了一道溝。」
趣味問答琅琅上口,非常好記,是兒童學習知識的一種好辦法,同時很多重要信息也藉此留傳。例如把梭羅說成神樹,人們因此特別珍視此樹(台灣鹿谷鄉初鄉村的古碑旁,有一株百年老梭羅樹,每年四月開花,萬人爭睹)。再如趙州橋,位於河北趙縣,距石家莊市40公里。橋建於隋代,已有1400年歷史。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單孔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瀉洪孔,橋長六十米,堪稱鬼斧神工,傳說魯班用「趕山鞭」從太行山頂趕下石頭,建成此橋。還有張果老倒騎驢過橋,也添神奇。傳唱「小放牛」這齣戲,等於為趙州橋做最好的觀光宣傳。
牧童難不倒村姑,就唱起男女調情的「相褒歌」(台灣歌謠「桃花過渡」也是有名的相褒歌),想讓對方難為情而認輸;在西方有所謂的牧歌,意思相近。其實在思春期,男女追逐,原本是自然的生理反應,藉相褒釋放熱量,解散壓抑,也是自然的事。歌詞的內容,可上追陶淵明的「閒情賦」,幻想著變成美女的日用物品,好親近美女,最後總是成空。同樣,牧童的追逐也落空,但是很有風度的放下情的執著,為這齣歌舞劇畫下句點。
2006年2月15日,京劇藝術家陳永玲在北京病逝。陳永玲1944年(16歲)組班在上海演出,以「小放牛」、「二進宮」雙齣連演五十餘場,展露頭角。文革遭到整肅,被關監獄,陳永玲從35歲到50歲最能出精華的黃金15年,卻不能演戲。等平反後才給象徵的機會登台,演出「小放牛」和「貴妃醉酒」,可說隔世為人,人事皆非。他對京劇的純情與熱切,在他來台演出時也感動許多觀眾。焚琴煮鶴的共產黨對藝人造的孽,這裡也不多說了,唉!@*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