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見:在「社會主義」的帽子下面
【大紀元3月15日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了主旋律,有兩件事情受到關注。
一是,曾經以分田到戶而著名的安徽小崗村,不久前,其黨支部書記沈浩率隊,到著名的「社會主義樣板村」河南臨穎縣南街村參觀取經,尋求「共同富裕」之路,然後,小崗村作出了「合起來」的決定,要把小崗當年分到各家各戶的土地重新集中到村裏,合併開發利用。
二是,人們取經的另一個物件,是一個江南村莊,江蘇省江陰縣華西村,有中國最富裕的「天下第一村」之稱。全國各地的地方黨員幹部都到華西村「取經」,據村幹部說,2005年來華西村訪問的人數已經超過了100萬,預計今年將達到180萬人次。
小崗村的變化,其實是情理之中。當年,中共的決議承認,土改後農民有兩種積極性,即個體經濟積極性和互助合作積極性。毛澤東無視前者而推動後者,將黨內批評者斥為「小腳女人」,農業集體化的改造使得農民的個體經濟積極性極受壓抑,農民對土地失去熱情,連帶地對互助合作也失去了熱情。土地聯產承包以後,情況倒轉,個體經濟積極性空前釋放,互助合作隨著公社制度解體而走入低谷,但其需要依然存在,於是各種農業專業協會之類的合作組織又在自發地出現。
由此來看,小崗村的變化很正常。何況,小崗村的變化,實質上並非走回頭路,而是「否定之否定」,是試圖以新的形式兼顧農民的兩種積極性,也就是更為合理地適應現實需要。他們不是要收回村民對土地的實際處置權,否定「大包乾」「30年不變」,而是要在「大包乾」分地到戶的基礎上,讓村民以地入股,通過入股方式把一家一戶的土地合起來集中開發利用,在承認個體利益的基礎上組成新的、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共同體。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小崗村人曾到南街村去取經,他們模仿的卻是在大陸一些地方已經初見成效的「公司+農戶」的模式,其基本形式是:農民以土地入股公司,公司再把土地轉包給農民,讓農戶按公司的統一計畫生產。
南街村和華西村,其共同的特點是以集體經營的方式,發展非農產業而致富,從而反哺農業。它們也在走「公司經營土地」之路,但突出的是「集體經濟」紅旗不倒。尤其是南街村,更為突出其集體化意識形態,自詡「外圓內方」,但其自身則有「剝削」大量外地員工等諸多問題,而華西村也有「家族式社區發展」的局限,只是,在現實的生產發展階段上,這些都在所難免。關鍵在於,它們的經濟實力壯大了,其集體對土地的控制能力也就增大,現在很難想像在南街村和華西村會發生在其他農村那種強徵農民土地的事情了。
相比之下,小崗村的新變化的主題是土地。它的未來發展,也會注重非農產業,其「公司式組織」不會局限於農業,然而,它的新變化畢竟又是以土地為基點,這樣就對中國廣大的農村有更為現實的意義。
看清楚其中的區別,是很重要的。
中共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德國之聲報導為「以國家主義為核心的中國新農村運動」,是很確切的,因為它突出的是國家財政支出數千億,改善鄉村基礎設施,改革農村稅費體制和縣鄉財政體制,以及擴大農村合作醫療,基本上不涉及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典型地體現出國有體制支配力量。
南街村和華西村,基本上沒有經歷改革開放中「分田單幹」的過程,一直實行集體經濟,它們對於農戶對土地等基本生產資料的權利,仍維持在傳統集體經濟組織的水平,這就使其很難真正成為中國農村的典範。它們的富裕固然讓人們羡慕,但它們對農民個體經濟積極性、對農戶權利的基本立場,決定了它們在中國農村中只能是特例。
「公司+農戶」模式將土地股份化,類似于非農產業中所謂「現代企業制度」,有可能使得現行體制成為外殼,內裏則生長出社會化程度較高的土地體制,其實是城市「反哺」農村的最重要的一種方式,即以現代商業文明影響農村,變「輸血」為「造血」,以保障農民權利而激發他們的活力。「三農」有其特殊性,體現為農民兼有個體經濟積極性和互助合作積極性的特點,簡單的土地私有化會限制其合作的積極性,而土地股份化顯然是更為現實的選擇。
但是,中共官員總是以「救世主」自居,仿佛他們真的有指點農民致富之道的本事和使命,卻無視農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的力量和規律,對自己束縛農民權利、阻礙農業生產力發展的可悲角色毫無自知之明。從「農業合作化」反對小農經濟,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再燃國家主義支配「三農」之火,這種邏輯一脈相承。
更為宏觀地看,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共半推半就地地呼應著「左派」,搬弄「社會主義」教條來束縛改革開放的方向。如此這般,其前途未必美妙。
當年,毛澤東將「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只有經過民主主義才能達到社會主義」這一完整公式斷裂開,揮舞著它的前半截兒,否定官僚資本主義之後代之其「社會主義」,大大咧咧地中斷了新民主主義、嚴厲控制市場經濟的發展空間,甚至大動干戈地要在尚未充分經歷過資本主義階段的中國「反對資本主義復辟」,結果落得個可笑又可悲地慘敗,被迫改革開放,重新接受市場經濟。然而,中共的改革作為不是很情願的,也就做得很不徹底,特別是拒絕適應市場經濟而實行政治民主化改革,使得官僚資本死灰復燃。如今,「左派」們沒有毛澤東的本事而欲重施毛澤東故伎,藉口反對「權貴資本」而推銷其「社會主義」,他們到底能夠走得多遠,正可拭目以待。
(3/15/20064:56)
來源:新世紀(//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