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破空:共產黨是「中國崛起」的最大阻力
【大紀元3月15日訊】近期,日本國際協力機構理事長緒方貞子訪問中國,據瞭解,緒方貞子此行,主要是評估日方對中方的日元貸款事宜,為最終取消對中經濟援助,確立基調。這也是多年來,日本朝野日益增強的呼聲。
表面上,日方的理由是,中國已經能夠舉辦奧運會、世博會,證明其國力發展,已經無需日本援助。實際上,中共狂支軍費,窮兵黷武,以及蓄意煽動反日風潮,才是日方決意取消對中援助的主要原因。中共軍費開支成倍增長,卻處於「不透明狀態」,引發包括日本在內的鄰國不安。
針對日方的政策調整,中共外長李肇星宣稱:「沒有日本援助,中國也行」。其實,這是典型的「吃不上葡萄,就說葡萄酸」的心態。因為,眾所周知,近三十年來,中國經濟發展,並非依靠自力更生,主要就是依靠外資,每年數百億美元的外資,包括日元貸款,支撐了中國經濟的表面繁榮。
以日元貸款為主要形式的日本對中經濟援助,開始於1979年,迄今,投入資金達3萬多億日元,涉及項目達232個。對中國經濟建設,尤其基礎建設,起到重大作用(日元貸款,主要用於中國海港、鐵路、水利發電站等重大項目的建設)。然而,對內,在中國人民面前,北京當局對日本經援幾乎隻字不提,試圖把所有建設成就都兜攬到它自己頭上。日方對此深為不滿。
非但如此,北京還蓄意挑動反日。愈演愈烈的反日風潮,與其說是中國民間的情緒發酵,不如說是中共當局的政治需要。以此轉移國內矛盾焦點。外界評論,在中共的高壓下,中國人民只有在足球和反日兩個話題上,才能「享受」到「自由」。
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固然傷害亞洲人民的感情,值得批評。中共借題發揮,聲色俱厲地指責日方,聲稱「任何人都不能忘記和篡改歷史」。如果中共那麼重視歷史,為甚麼不反思自己?日本在歷史上的侵略罪孽,畢竟屬於軍國主義統治下的日本,而不屬於當今民主的日本。然而,反觀中國,不論是早期的「大躍進」、大饑荒、「文革」,還是後來的「六四」大屠殺,以及當今鎮壓法輪功,都是共產黨一黨所為。作惡者不僅沒有下台,還高高在上;不僅沒有反省,還強詞奪理;專制與迫害,不僅沒有結束,還在持續進行,企圖「進行到底」。
日本政治家表示:期待一個民主的中國出現。一語道破了中日關係的癥結。事實上,中共固守專制與獨裁,不僅危害了中國的對外關係,也損害了中國本身的國家利益。因為,自從中共製造「六四」大屠殺之後,就一直受到國際制裁。一些關鍵的經濟制裁,至今沒有解除。比如,美國、歐盟、和日本,世界最大的三個經濟體,都限制向中國輸出高精技術。
在西方國家,75%的生產力來自技術進步,25%來自勞動力、原料、能源等資源;中國的情形剛好相反,只有25%的生產力來自技術進步,75%則來自勞動力、原料、能源等資源。也就是說,搞了三十年「改革開放」,中國仍然處於高成本、低效益、高消耗、低產出的原始階段。
不僅高技術不能光顧中國,就連中國經濟賴以為繼的外資,也漸漸轉向。比如,中國失去了日元貸款,日元貸款卻大規模地轉向印度。不僅是日元,台商和台資,也開始大量轉向印度。說到經濟改革,印度比中國晚起步十幾年,如今卻大有後來居上之勢。道理並不複雜:印度擁有民主與法治,這是國際資本安全的保障,也是國際社會覺得物有所值、投有所益的信心所在。
說到底,中共拒絕民主,就是拒絕國際合作,包括喪失西方高技術,坐失日元貸款。當今世界,正處信息時代,各國均在高科技引導下,迅速發展。沒有高技術,中國不可能真正崛起。一時的「榮景」,只能如曇花一現。中共枕於一黨之私,蓄意耽擱民主改革,從而與滾滾過往的國際科技潮流失之交臂。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中國共產黨,明顯成為「中國崛起」的最大阻力。
(3/14/06 原載自由亞洲電台)(//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