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鴨的詛咒——禽流感怎樣傳到德國來的

標籤:

【大紀元3月14日訊】(大紀元駐德國記者蓮文編譯報導)據德國法蘭克福廣旬報10日報導,自致命禽流感病毒H5N1德國北海岸小島呂根爆發後,目前眾多德國病毒研究專家都在致力尋找禽流感病毒的傳播路線。

許多病毒和鳥類研究人士認為,攜帶病菌的飛鳥體力薄弱,不足以將病毒從亞洲帶到西歐東海岸,或歐洲其他地區。那麼,禽流感究竟是怎樣從亞洲傳到德國北海岸呂根島的呢?

近日,許多業餘研究愛好者紛紛質疑,呂根島的禽流感,是否是德國的一家病毒研究機構因工作不慎,導致病毒研究樣本流失自然環境的惡果。

事實上,被指名的那家坐落在北海岸裡姆小島上的洛菲爾病毒研究機構,距離禽流感爆發地點呂根島的確不遠,兩地只有幾公里海上行程相隔。而且,從歷史上曾發生過的一些情況看,群眾對這家研究機構的擔心並非是毫無根據的。

1889年,這家病毒研究所的發起人洛菲爾教授,首次在德國格萊富瓦德大學發起口蹄疫病菌的研究。雖然洛菲爾業績纍纍,但因當時防衛措施落後,導致實驗桌上的病菌不斷流失,使大學附近的家禽飼養農場屢次遭殃。最後,洛菲爾布在農夫鄰居的集體抗議聲中不得不同意「搬家」。1910年,在普魯士政府幫助下,洛菲爾在裡姆島上創建了第一所動物病毒專門研究機構。

消毒消毒再消毒

經過不斷擴建,百年後的今天,德國洛菲爾病毒研究所已經成為歐洲最先進的病毒研究機構之一,掌握禽流感病毒研究的尖端成果。

據現任研究所所長介紹,該研究所一向對安全措施要求極高。像此種口蹄疫或禽流感病毒等高病原體的研究工作,一律要在安全最高等級要求條件下進行。包括實驗室廢水流入下水道前,需經高溫消毒,密封實驗室廢氣則必須通過兩次高效率硫酸過濾後,才可以排放到自然環境中等。

為防止病毒外流,研究所大樓內時刻保持人工低壓。所有研究工作人員離開危險區時,必須先消毒洗澡,然後進行七天隔離,此間杜絕與任何動物發生接觸。

洛菲爾研究所所長強調,在實驗室的安全方面,研究院從沒省過一分錢。也正因為有這些安全措施,比禽流感病毒構造更堅固,傳播途徑更廣的口蹄疫病菌,再也沒有流失過。

安全措施固然嚴密,但禽流感爆發地與病毒研究所的超短距離,實在難免讓人心生疑慮。會不會是一隻實驗用鳥把病毒帶到了呂根島港口,或者實驗室發生了其它故障,才導致了這場災禍,群眾們紛紛的這樣猜測著。

面對德國民眾種種疑問,洛菲爾研究所所長指出,呂根島禽流感的爆發,不可能是研究所過失所致,並做出如下詮釋。

致命禽流感病毒源自中國

洛菲爾研究所從事禽流感病毒研究,已有幾年時間了。為研製預防禽流感病毒藥物,所內確實備有一定批量的H5N1病毒作為實驗材料。

但據洛菲爾研究所所長聲明,2月14日呂根島疫情爆發前,洛菲爾研究所所用病菌都是從越南印度尼西亞進口的。這些病毒的基因,與引起呂根島疫情的病毒基因存在顯著差異。

實驗室病毒測驗結果顯示,呂根島病斃的天鵝,三隻貓,與石貂身上取出的病毒樣本,來源相同。讓呂根島動物患病的這種H5N1病毒,發源於中國西北地區,被醫學界命名為青海種族。去年五月,此種病毒首次被中國科學家在從中國西北的一條湖內發現隔離。

一隻飛鴨的詛咒

至於候鳥是怎樣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將病毒傳到歐洲的,科學家評估有兩種理論可能性最高。

一種是說,把禽流感病毒帶到歐洲的可能是東歐拉脫維亞國的一種天鵝(Singschwan)。這種天鵝每年在俄國北部至亞洲地區孵育後代。此間與中國染病鳥類發生接觸後,將病毒帶往東歐拉脫維亞,致使病毒得以向德國北海岸繼續發展。

另一種說法是,傳播病毒的是能夠長途遷徙的候鳥——野鴨。野鴨才是把病毒直接帶到了裡跟島上的罪魁禍首。如果是這樣的話,說明野鴨這種候鳥可在體內長時間攜帶病毒,而不會病斃。

當前,歐美科學家均致力於尋找病毒根源,和重建病毒傳播路線。希望通過此項努力可以盡早預知病毒傳播的下一站,以便及時做出反應並找到對抗疫情的最好方法。

但是,據洛菲爾研究所所長表示,達到這一目標,決非易事。找出歐洲各地爆發H5N1病毒完整的基因排列組合順序後,再與中國研究結果作比較。這肯定還需要一段時間。至於重建禽流感傳播路線,所需工作量更大。

或許,德國人永遠也不會知道,禽流感病毒到底是怎樣從中國傳到德國來的。(//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卿萊斯訪印尼談中東及反恐問題
大陸醫藥改革「沒有嬴家」
波蘭再傳禽流感案例
高英茂:WHO網站烏龍案可作為台灣訴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