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3日訊】自由時報 文/洪堯民
一位六十多歲的伯伯,滿臉愁容來到腎臟科求診,罹患糖尿病及高血壓多年的他,定期門診追蹤,近來因退化性關節炎,常服用止痛藥及一些草藥偏方,又從地下電台聽到一些保肝固腎特效秘方,購買服用後,檢驗得知血尿素氮和肌酸酐指數偏高,於是趕緊到門診來諮詢。
台灣地區罹患慢性腎臟病的人口估計達八十萬人。而由於早期腎臟病常無明顯症狀,如果有的話,也只是下肢水腫或小便中有泡沫等,患者並不會覺得特別難過,等到覺得不舒服,如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貧血、水腫、呼吸困難等時,常常已進入末期腎臟病,俗稱「尿毒症」。所以尿毒症有「隱性殺手」之稱。
造成尿毒症的病因有糖尿病、高血壓、服用止痛藥、腎毒性藥物、重金屬、全身紅斑狼瘡、慢性腎小球腎炎、遺傳性多囊腎、阻塞性腎病變等。這位伯伯,多種疾病纏身,具多重尿毒危險因子─多年糖尿病及高血壓,服用可能「傷腎」的止痛藥及一些草藥偏方。而這些誇大不實的草藥偏方多有潛在危機(有些可能含重金屬或其他不明成份 )、含有馬兜鈴酸成份的中草藥所引起的腎衰竭個案仍然層出不窮。
由止痛藥引發的慢性腎病變有些是可以避免的,若是有其他替代療法(如物理復健治療、針灸等 )可以嘗試。如患者是迫於無奈而須長期服用,在服用期間必須定期追蹤腎功能及尿液檢查,並且主動告知醫師目前服用情形。
早期腎臟病常沒有明顯症狀,所以「早期診斷」相當重要。例行的血壓測量、血液尿素氮和肌酸酐指數及尿液檢查,是最簡單、方便有效,可發現腎臟病的方法。
一般民眾應定期體檢,有遺傳性多囊腎及糖尿病患者更應常量血壓,發現有高血壓,必須積極控制並進一步檢查血中肌酸酐及尿素氮濃度,判斷腎功能是否已經受損,尿液檢驗可用來篩檢是否有無症狀的腎臟疾病,如血尿或蛋白尿,糖尿病患者必須檢查更精細的尿中微量白蛋白尿,這是腎臟損害的一個早期徵象,全身紅斑狼瘡患者也要定期量血壓、追蹤血中腎功能及尿液檢查,必要時留二十四小時尿液化驗檢查。另外,腎臟超音波掃描,可檢查是否有尿路結石、腫瘤或囊腫等異常。
一般而言,這些慢性腎臟病要惡化進展至尿毒症,可能須好幾年,而且如果積極治療,有些人也可免於洗腎。必須記得好好與醫護人員配合,積極接受治療,定期門診追蹤,以避免尿毒危機。
(本文作者為高雄榮民總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