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運」看中國的交通大考驗
【大紀元3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曾淳良北京特稿)每年的中國「春運」可 以說是全世界最大的人潮流動,也是對北京當局的一項交通大考驗。今年,中共官方雖不敢輕忽這項疏解大規模人潮的重要工作,但遇到學生流、民工流和旅遊探親流等三股洪流高度重疊,同時在基本交通條件未明顯改善、管理混亂及公德心低落的情況下,「一路走好」成了數億中國人難圓的夢想。
CHINA OUT/Getty Images |
中國今年的春運從一月十四日開始至二月二十二日結束,共計四十天。春運期間旅客運量預計達到二十億四千二百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百分之三點一。
其中,鐵路旅客運量達到一億四千九百萬人次,創新高紀錄。道路估計達十八億五千五百萬人次,水運二千八百萬人次,民航一千五百萬人次。
農曆過年是中國人返鄉團圓的大日子。不過,凡是在春運期間出行過的人,都經歷過買票之難和擁擠之痛。
春運期間,人氣最旺的地方要數各大火車站的售票處。部份買到票準備搭車返鄉的外來工,會先上超級市場買紙尿褲備戰。因為,農民工返鄉一趟大都要坐十幾個小時的火車,車廂裡超載三、四倍是常態,走道擠滿人,不僅移動極為困難,到了廁所,可能發現裡頭也站滿人,要方便比買票還難。
春運其實是中國最複雜,也是內涵最豐富的社會現象之一。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流大潮,全面考驗中國的交通運輸能力,特別是緊急突發情況的調度應對能力。對中國政府的執政能力來說,也是一種嚴峻的考驗。
為解決這一世界最大的人潮流動問題,中共政權每年都要預先規劃,確定春運期間,成立指揮部,調動人員,投入資金,創造更多運力,打擊倒賣高價票、製造販賣假車票的行為,各地都啟動為高校和農民工集中的企業團體特別購票服務等。
不過,中國的現實是人口多,資源少。以鐵路交通而言,中國大陸鐵路里程占世界百分之六,運載量卻佔百分之二十五,平常就超負荷運轉,春運期間就更顯得捉襟見肘。
中國鐵道部官員說,新的五年計劃期間,中國將大規模建設鐵路,到二零一零年時,「一票難求」的狀況可能得到緩解。
由於今年中國的元旦、農曆過年兩個重要節日相隔較近,學生流、民工流、探親流、旅遊流形成疊加,特別是高峰期間,供需矛盾異常突出。
新春返鄉過年的「民工潮」,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起,就成為春運的主要客流。目前有一億四千萬從農村進入城鎮打工和經商的農民工,此外,中國各大學高校超過兩千萬的在校學生,在節日前開始放假,也紛紛長途跋涉回家。
今年的春運高峰,百姓無奈地發現,回家過年的路走得那麼難。一場大雪阻斷了數十萬人的回家路,旅途倍感艱辛。春運如一面鏡子,將中國交通運輸行業距離社會要求的「短腿」,鮮明地暴露在人們面前。
今年一月十七日至十九日,一場大雪降臨華北、中南、西北等地區。在福州,急於返鄉的張師傅登上了前往河南鄭州的K30次列車。列車運行到阜陽車站時停了六個多小時,車上擁擠得轉不開身,廁所裡站滿了人。當列車終於到達鄭州站時,張師傅已十多個小時未進食、未飲水,更沒上廁所。
張師傅是眾多搭車旅客中受苦受難的一員。在這次風雪中,北京西站有十多萬名旅客滯留,鄭州火車站有六萬多名旅客滯留,上海、阜陽、蚌埠、杭州、銀川、烏魯木齊、濟南、西安等站均有大量旅客滯留,全國鐵路大面積晚點。
毫無疑問,給旅客返鄉團聚添加麻煩的「罪魁禍首」是「老天爺」。儘管中國的鐵路交通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是受自然天氣影響最小、最安全的運輸方式。然而,最穩妥的運輸方式卻造成最大規模的旅客滯留。
這次大雪考驗中,相關的交通緊急預案開始啟動。面對鄭州火車站滯留的六萬名旅客,河南省緊急調運一百二十九輛大客車直接進入火車站廣場,絕大部分滯留旅客由公路分流離開鄭州。北京西站、上海火車站、廣州站等滯留的旅客,在有關部門的指揮下,也逐漸疏散完畢。
雖然有關部門加強了應急體系建設,這場大雪危機似乎並沒有得到充分的化解。
針對這一情況,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分析說,根源在於各自的應急體系都是以條條為主的垂直方式,不能及時有效調配資源。他認為,如果在降雪之前,公安、公路、鐵路、民航、氣象等部門能夠及時通氣,提前協調,這場雪不至於發展成為春運中的一場災害。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榮朝和認為,鐵路、公路、民航等交通行業屬於「網路型」產業,如果缺乏網路,缺乏系統性,它的綜合運營效能就發揮不出來。從綜合運力看,中國公路、民航運力相對寬裕,如果全國交通「一盤棋」協調旅客,將大量中、短途旅客分流到公路運輸中來,回家的旅客可能會減少一些滯留。
綜合言之,構成中國「春運」亂局的原因,首先是運力不足,其次是效率低下、管理混亂,鐵路是中國交通領域計畫經濟的最後堡壘,在航空、水運和公路引入外資、民資加入競爭後,鐵路雖經集團重組仍未能掩蓋經營體制弊端。
此外,乘客不守秩序、罔顧公德的行徑令事態更加失控。目睹購票引發的鬥毆、列車到站一擁而上的混亂、婦孺老人無人讓座及旅客搭車穿紙尿褲的現狀,相信有尊嚴的中國人都會汗顏。
春運幾乎像是中國的一場劫難,當旅客遠超過交通部門的運力時,旅客應享有的權益便無從談起。年年有人抨擊現狀,有人提出建議,結果年年都無法解決問題,年年依然故我。
CHINA OUT/Getty Images |
CHINA OUT/Getty Images |
CHINA OUT/Getty Images |
CHINA OUT/Getty Imag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