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一日電)教育部「青少年台灣文庫」第一套「文學讀本」十二冊新書今天發表,部長杜正勝在序文表示,文庫還要規劃「歷史讀本」,還將擴充到其他主題,文庫內容未來不會、不能也不該成為任何考試的考題。
杜正勝的序文同時表示,這套新書將送給全國各級學校圖書館各有一套,以加強推廣,未來還將針對已出版的文學讀本與歷史讀本,設計出漫畫讀本,讓更小的孩子也能閱讀,以補充現有教材不足。
編輯群召集人李敏勇在新書發表會說,美國的中學生必讀的文學名著兼及國內外作品,從古希臘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莎士比亞戲劇「哈姆雷特」、「馬克白」到惠特曼詩集「草葉集」,以及陀思妥也夫斯基「罪與罰」,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馬克吐溫「哈克貝利.芬歷險記」,史坦貝克「憤怒的萄萄」,沙林傑「麥田捕手」等小說。
李敏勇又說,文明國家都重視文學作品的閱讀,教育部長杜正勝有感於青少年文學閱讀的重要,推動青少年台灣文庫系列文學讀本新書出版,希望提供國中生與高中生語文教科書以外的文學閱讀內容,因此,編輯群擬定小說、散文、新詩三種文類,編選方針著重兼顧文學性、青少年性及擬定小說、散,編選方針著重兼顧文學性、青少年性及台灣性三方面。
以散文為例,入選作家是以散文創作的整體成就和是否曾經開啟散文新局為主要標準,散文讀本第一冊「吃豬皮的日子」所選幾位台灣前輩作家如賴和、張文環、葉榮鐘、張我軍、楊逵、鍾理和、楊千鶴等,散文創作數量雖不多,卻是台灣白話散文的旗手型作家,在台灣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既可填補長年以來被掩蓋的台灣文學發展軌跡,也可呈現日治及終戰初期台灣人文的真實面貌。
與杜正勝因文言文與白話文之爭日前再度被搬上新聞版面的詩人余光中,倒也有「聽蟬」、「踢踢踏」、「猛虎和薔薇」、「你的耳朵特別名貴?」四篇散文入選。
入選的新詩和散文還有紀弦「八里之夜」、吳晟「採花生」、楊喚「梨」、「椰子樹」、鄭愁予「嘉義」、楊牧「水井和馬燈」、林海音「一些回憶」、江文瑜「太陽餅&月餅」、方群「車過枋橑」、張信吉「太麻里日出」等等,以及席慕蓉、林文月、丘秀芷、劉靜娟、張曉風等六位女作家作品。
小說讀本則選錄了朱天文「小畢的故事」、廖輝英「油麻菜籽」、白先勇的「寂寞的十七歲」、林懷民的「穿紅襯衫的男孩」、楊逵的「鵝媽媽出嫁」、李昂的「人間世」、郭箏「彈子王」、夏曼.藍波安「飛魚的呼喚」、利格拉樂.阿烏「那個年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