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健康1+1

小心 心房顫動易造成中風

【大紀元2月7日訊】自由時報 文/吳家棟

心研究顯示,心房顫動患者每年發生中風的機會約四%,不能輕忽,陣發性患者可依指示服用抗心律不整藥物,減少發作,而持續性患者則以控制心跳速度為主。

七十七歲的以色列總理沙龍,在去年12月18日首度輕微中風,當時他在醫院只待了兩天時間就出院,但就在他預訂進醫院修補心室隔膜一個小洞的前一天,卻再次中風,此次顱內大出血,醫師對他進行了緊急手術,目前仍依賴機器維生,情況並不樂觀。事實上,沙龍除了心室隔膜缺損外,還患有心律不整,醫學上稱為心房顫動。

人類的心臟分為四個腔室,中間有心肌及瓣膜隔開。正常心臟的心房及心室會輪流收縮,裡頭的血液不停的流動,因此不容易形成血塊。有時候心臟出了些問題,比如二尖瓣狹窄或心房顫動,心臟裡的血液流動會變慢,這些緩慢流動的血液有時會凝聚成塊,而心臟就如同手槍般地把這些血塊打出去,一旦血塊進入腦血管,就會引起輕重不一的中風。

心臟的跳動是依賴竇房結的放電產生心肌收縮。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簡單的說,就是左右邊的心房因為電流刺激太頻繁而無法正常收縮。六十歲以上的人約一%患有心房顫動,而七十歲以上則增加到五%。心房顫動除了會減低心臟十%到十五%的血液輸出以外,更重要的是可能引起栓塞性中風。

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一旦患有心房顫動,每年發生中風的機會大約是四%,因此預防心房顫動引起中風相當重要。

一般而言,心房顫動分為陣發性和持續性,也就是說,有些患者偶爾發作;另一些患者則一年到頭都是心房顫動。治療方面,陣發性的患者可以根據醫師指示服用抗心律不整的藥物,以減少發作的次數,而持續性的患者則以控制心跳速度為主。

但是,不論是上述那一種都可能引起中風。以目前的治療原則,這些患者預防中風的方式有三大類:●六十歲以下無任何危險因子(包括中風史、高血壓、糖尿病、嚴重瓣膜疾病、左心房擴大及心衰竭 )的患者,因為發生中風的機會很小,一般不用藥物預防。

●六十歲至七十五歲無危險因子的患者,年發生中風率約為二%,因此要按照醫師指示服用阿斯匹靈,以減低血小板凝聚力,預防中風。如果合併消化性潰瘍的患者,可改用其他抗血小板藥物。

●七十五歲以上,或有上述危險因子的患者,則需要更進一步服用抗凝血因子的藥物,即Coumadin(香豆素 )。香豆素的使用劑量因病患而有所不同,醫師會依據血液測試來調整適合的劑量,這種測試在治療初期頗為頻繁,一旦劑量調整好後,次數便可減少。維他命K會拮抗香豆素的功能,所以富含維他命K的蔬菜,如菠菜、甘藍菜及綠色花椰菜,應避免大量食用。而菇類食物剛好相反,會增進香豆素的作用,最好也不要食用。

使用香豆素的患者,一旦有皮膚容易瘀青、小便變紅、齒齦易出血、流鼻血等現象,應立刻停藥就醫,以免發生更嚴重的出血。

如果依以上原則治療心房顫動,每年發生中風的機會可減少至一%,因此心房顫動的患者一定要配合醫師指示接受治療。

臨床上,就有一位卅四歲的心房顫動患者,因中風導致右半身癱瘓,令人遺憾。

(本文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