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寓中/台北報導〕國民黨中央黨部即將在四月搬遷,這是民國八年中國國民黨改組後,黨中央第十次的搬遷,「十遷中央」,見證了國民黨興衰。而馬英九決定出售這處原屬國產,卻利用過去執政權力低價購得的黨產,也將引發新一波的黨產爭議。
民國十三年,國民黨中央黨部落腳廣州,隨著北伐成功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中央黨部在十六年遷到南京,抗戰爆發南京陷落,二十七年遷重慶,三十四年再遷回南京,又因國共內戰,三十八年遷到廣州,再遷重慶、成都,同年十二月敗退遷台灣。
國民黨中央黨部現址,日據時代是日本「赤十字會」所有,民國三十四年台灣由國民黨政府接收後,由國民政府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委員會接收,撥充為東南長官公署招待所。民國三十八年政府播遷來台,黨政不分,由政府撥為國民黨辦公處所。
國民黨在民國七十九年三月以優先承購權,向國有財產局提出讓售申請,以公告現值加兩成價格,新台幣三億七千七百多萬元成交。當時民進黨曾強烈抨擊,政府賤賣國產給國民黨,國庫通黨庫。
國民黨於八十二年配合大樓新建工程暫搬到中廣辦公,改建後遷回的中央黨部大樓,從上鳥瞰,像一個「大」字,意思是「人」字出頭的地方,一間間九九相乘的正方形辦公室,象徵「磐基永固」,但搬回去後不久,國民黨就敗選下野,黨主席馬英九上任後決定出售。
歷經整建、改建,當年蔣總裁、蔣主席主持常會、做過多少重大決策的主席桌,則和其他廢棄桌椅,一起躺在地下室,有如被扔進歷史洪流,一去不再。
——————————————————————————–
黨史館不搬 奉命「死守」
自由時報記者王寓中/專題報導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即將帶領中央一百二十人搬離中央黨部大樓,但馬英九也決定,黨史館將與三百萬冊的檔案、史料,逾三十萬冊的中外圖書收藏,以及三十萬餘冊的台灣文學藏書,留在中央黨部大樓。
馬英九去年告知黨史館主任邵銘煌這項決定,未來黨部大樓出售後,黨中央會租回至少兩層,讓黨史館留在大樓內。諷刺的是,奉命死守「四行倉庫」的黨史館專職人員,如今不到五個人,一旦中央遷離、大樓出售,新買家能讓黨史館留多久,他們不敢去想。
黨史館身負保存黨的史蹟文物及記錄黨史重任,走過七十六年歲月的黨史館,也曾背負成百上千厚重的史料箱,從中國到台灣,從台中到台北,歷經五次大遷徙。
黨史館是在民國十九年五月一日於南京成立,二十六年八月西遷重慶;抗戰勝利遷回南京,好不容易入庫,馬上面臨大遷徙。
三十七年十二月,國民黨在中國屢屢敗戰,情勢惡化,在總裁蔣中正指示下,黨史館將全部史料裝箱,分兩批遷運到台灣。第一批史料在三十八年一月運抵台中,其餘史料則是先運到廣州,八月轉運台中會合,三十九年移送南投草屯,借民房存藏,四十一年才購得民屋,取名「荔園」,集中保存。六十八年,黨史會將在荔園的史料分五梯次運抵「陽明書屋」,落腳台北陽明山。
陽明書屋原是基隆李家的土地,被國民黨政府要求捐出,做為蔣中正的行館,但卻沒辦理過戶,八十四年,李家後代拿著十八張土地所有權狀要求還地,當時中央黨部大樓正進行改建,黨史會在八十七年十月搬進大樓,九十年九月併入文傳會,改名黨史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