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外交官四處為家 下一代教育問題傷腦筋

人氣: 16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3日報導】外交官家庭生活面面觀專題之三(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三日電)外交官豐富的生活閱歷令外界稱羨,但外交官第二代背負的壓力與期待,成為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

一位外交官太太建議,與其讓孩子們在國外發展,不如在海外廣設「中文學校」,紓解駐外人員下一代的中文教育問題,也可造就英雙語優秀人才,繼續為國家服務。

談到子女的教育問題,外交官太太不禁皺起眉頭,「這的確是我們最棘手的問題」。六年級的外交官太太更直言,「為免增添煩惱,索性不生」。

外交官子女隨著父母遠渡重洋到陌生國度,除了生活、氣候的適應,最嚴苛的還是語言與學校教育的挑戰。一位外交官太太回憶,兒子十三歲時轉學,難過地說,「離開這裡,失去了朋友,人生再沒有比這更悲慘的事了」!

曾經前後派駐華盛頓、加拿大、漢堡、亞特蘭大的資深女性外交官高清雲回憶,「這些年駐外實在太忙了,來不及參與小孩的成長過程,我對孩子高中換了三個學校,交不到朋友,一直感到愧疚」。

六年級的外交官太太說,她的子女在歐美接受啟蒙教育,回到台灣制式的教育體系,相當不能適應,讓她不得不把孩子送到森林小學或是國際學校,不過,外交官薪水有限,無力應付國際學校的高昂學費,因此「我總想趕快把小孩送到外國,快樂地求學」。

五年級的外交官太太也表示,「我的小孩在台灣只有英文好,數理根本跟不上,中文也講不好,不僅交不到朋友,也得不到老師肯定,讓人心疼」。

最近剛要臨盆的外交官太太說,為了小孩的中文,決定把小孩留在台灣求學,先把中文學好,「千萬不能忘本」,等到大學或研究所時再看孩子的決定,是否要前往歐美留學,「這是年輕一輩外交官對子女教育的最新態度」。

資深外交官太太指出,孩子在青少年時期時,自我與反抗意識萌芽,這個時期家長的態度,攸關孩子的未來。部分外交官為了彌補對小孩的缺憾,過於寵溺,如果再加上同儕的誘導,「走偏的機率相當大」。

一位退休大使說,台灣外交官子女的中文絕大多數都不好,說得流利的中文已經不錯了,若能閱讀並書寫簡單的文字,那就是了不得了。至於能繼承父業,繼續在外交界服務的更少之又少。

一位外交官太太就建議,有些華僑多的區域,政府應該設立專為外交子女教育的「中文學校」,不僅可以紓解駐外人員下一代中文的教育問題,也可造就一批台灣外交、文化及經貿各界迫切需要的、有足夠現代知識的雙語優秀人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