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二十六日電)東協與中國已啟動在2010年建立自由貿易區進程,台灣經濟挑戰逐漸加大,據台灣經濟研究院內部最新報告指出,若台灣未積極因應,將導致國內生產毛額 (GDP)下降0.0187%。台灣廠商應針對產業特性,考慮與印度、日本與南韓策略聯盟,甚至在這三個國家投資設廠,紓緩衝擊。
台經院國際事務處最近完成「東協與中國及日韓加強經貿整合對我國產業影響」研究報告,計劃主持人之一的國際事務處副處長吳福成在報告中指出,如果台灣未參與結盟,對台灣出口貿易會造成負面影響,即使未遭邊緣化,但也恐喪失對外貿易競爭力。
吳福成認為,東協與中國已啟動在2010年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實質進程;日本接著跟進,與東協簽署全面經濟合作架構協定,希望在2012年前成立自由貿易區;另外,南韓也正與東協洽商簽署類似的經濟合作協定。
基本上,東協加中國、東協加日本、東協加南韓等三個10+1合作機制,正是進一步推動東協加中日韓三國(10+3)合作機制的三個輪子。
吳福成分析,在東協與中國結盟下,雙方有逾7千種商品全面降低關稅,再加上服務貿易和投資協定的洽談下,均可能促進中國企業擴大對東協直接投資而取代台商在當地直接投資,甚至帶動跨國公司至中國投資和設立營運總部,對台灣帶來競爭威脅。
吳福成指出,據台經院研究,一旦東協和中國建立自由貿易區,台灣的GDP將負成長0.0187%,但如果兩岸三通,則負成長會縮減至0.0135 %,若暫擱置國家安全議題,顯見兩岸三通在降低運輸成本,縮短交通時間,甚至是兩岸佈局等均有助減少衝擊程度。
尤其若是東協加上中日韓及台灣 (且兩岸三通) 情況下,台經院研究,對台灣經貿是最有利情況,預估台灣GDP將成長0.1275%。
鑒於兩岸情勢特殊,吳福成認為,中長期來看,國內廠商應針對本身產業特性,考慮與印度、日本與南韓策略聯盟,甚至在這三個國家投資設廠,應可紓緩東協與中國自貿易區進一步深化,及東協與中日韓自貿易區建立後對台灣的嚴重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