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數學變得越來越有人情味
【大紀元2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吳宇凡報道) 數學的證明一向被認為是無可辯駁的,因為它完全是邏輯的體現。但是現在這種情況已經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數學證明都是長篇大論﹐審稿者卻無法斷言究竟對還是不對。
據新科學家雜誌報道﹐史坦福大學的凱斯戴夫林(Keith Devlin)說,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那些大的數學論斷太複雜﹐以至于沒有辦法确認其錯誤或正确。
就好比誰也不敢說某一個科學結論是一定的對。由于觀察﹑歸納的局限﹐只要有適當的條件﹐任何一個科學認識都將被證明是錯的。而數學不同﹐它一直是絕對邏輯和絕對理性的代表。然而隨著越來越多數學結論的不確定性﹐數學變的不那麼絕對﹐邏輯似乎也不那麼“冰冷無情”了。
戴夫林舉了一個名為“有限簡單群的分類”(Classification of Finite Simple Groups)
的數學命題為例子。1980年,几個小組合作證明了這個命題,但每個小組都只是完成了證明的一部份 ,“25年以后,我們仍不确信這個證明是否正确,盡管我們傾向于認為是對的,但沒有人曾經完整的寫下證明過程﹐”戴夫林說。
彼茲堡大學的拖馬斯哈里斯(Thomas Hales)認為主要原因是人們現在使用計算机代碼來證明數學命題,這樣就使得證明過程不那么了然,就連專家們也不容易理解它。
1998年,哈里斯提交了開普勒猜想的證明,這個證明是用計算机來輔助完成的。開普勒猜想提出于1611年,研究如何減少對空間的浪費,找出把球放到方盒子里的最有效方法。而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雜貨店里的橙子放在貨架上那樣。哈里斯的證明有300頁之長,含有4万行計算机代碼。當他投到專業雜志想出版的時候,共有12個評委被請來驗證。“一年以后,評審結果出來了,評委們說他們99%确認證明是對的,但他們說還需要時間繼續評審。”但是,這1%的微小不确定性并沒有隨著時間消失。4年后,評委們反饋回來的結果仍說99%的确信證明是正确的,但這次他們說花的時間過多,對此已經疲勞過度了。
結果是雜志做出了非同尋常的一步:未等及評委的完全論證,就把他的論文出版在 “數學年鑒”2005年第162卷的1063-1183頁上。數學證明的复雜度不斷增加并不完全是坏事,哈里斯認為,“你如果非常想解決一個問題,用計算机你可以做一些你沒有計算机不能做的事情,你當然會選擇用計算机”。
戴夫林補充說,這些新證明的不确定性或許對數學領域來說是件好事,“這使得數學更有人情味”。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