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典範在夙昔──孫運璿

【大紀元2月19日訊】(亞洲時報 康若曄撰文) 當一個人離開長達政壇二十多年後,不分立場的人民、不分黨派的政治人物,仍然對他心懷感念敬佩有加,這樣的例子,也只有在剛辭世的孫運璿身上得以一見。孫運璿帶領台灣走過那段最低潮又危機四伏的艱苦年代,然而當年那種從上而下充滿信賴感的社會、眾志成城共同為目標而努力的精神,相對於台灣現今各種失真的景況,卻是個令人充滿懷念的美好年代。孫運璿不只是孫運璿,他代表的是台灣社會曾經共同體會及感受的美好價值,也是那個時代清廉公僕與施政魄力的象徵。

關於孫運璿的故事太多了,不妨先從他對台灣經濟的貢獻說起。

孫運璿早年任職台電期間,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在二次大戰後,以極短的時間讓台灣全島復電。戰後的台灣滿目瘡痍,孫運璿接手的台電鐵架東倒西歪、電塔面目全非,當時在台灣電力株式會社服務的三千名日本技術員工將遣送回日本時,還鄙視的撂下一句話:三個月後,台灣將陷入一片黑暗;還說,台灣兩年內都不會有電。

由於台電工程師根本不夠用,孫運璿找來台南工專和台北工專三、四年級的年輕學生,每天不分晝夜上山下海搶修輸電管,竟然在五個月內就復電百分之八十,給台灣帶來了光明,讓日本人顏面無光,也留下了第一筆「孫氏奇蹟」。

孫運璿在台電一待二十年,據說他最喜歡人家稱呼他「孫老總」。做為一個工程師及經營擘劃者,深知電力開發需要長時間,因此他預估用未來用電,著手規劃電力計劃,首開台灣經濟建設計劃先鋒;這套模式台電延用至今,足見孫運璿的遠見。

後來孫運璿因家計遠赴非洲擔任奈及利亞電力公司總經理,又因陳誠力邀,三年後返台接任交通部長。與孫運璿鶼鰈情深的夫人俞蕙萱後來接受媒體採訪時還曾說過,「他是工程師呀,怎麼會做官呢?」

不會做官的孫運璿在交通部長任內雖只有一年八個月,但卻做了不少實事。他提出「村村有道路」政策,認為農村要發展經濟,就必須有道路;台灣農家小鎮至今仍隨處可見修整過無數次的「產業道路」,這些道路為人民生活型態及經濟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孫運璿在交通部長任內,還配合行政院「十大建設」,其中包括北迴鐵路、中正機場、台中港、蘇澳港、鐵路電氣化、南北高速公路等六項計畫,都是由孫運璿來籌畫。

一九六九年六月,當時的經濟部長陶聲洋辭世,孫運璿接掌經濟部,成為史上任期最長(九年)的經濟部長,恐怕也是有史以來外在環境最嚴峻的經濟部長。

孫運璿經濟部長任內,面臨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石油危機、國內物價飆漲,以及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瓶頸等高度棘手問題。

台美斷交、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使台灣經濟面臨重大考驗,為了穩住出口,使台灣對外貿易不受外交關係斷絕影響,孫運璿爭取擴大駐外使館裡經濟組名額,在已斷交的國家設商務代表,並訂定民間貿易協定,放寬商務人員出國辦法。目前台灣在許多沒有邦交的國家仍設有「經貿辦事處」,就是孫運璿所開啟的「務實外交」之門。

一九七三年底,全球性石油危機,三個月間石油價格上漲四倍,對台灣經濟造成嚴重打擊。為了鞏固油源,孫運璿親訪沙烏地阿拉伯,當時各國政商名流也都齊聚中東,想盡各種辦法要買到油;據蕭萬長回憶,各國代表去見沙王,無非都想多拍馬屁,重點在希望買到石油;但孫運璿事先做好功課,在會面時告訴沙王:「你不能只靠原油,如果有一天石油沒有了,貴國經濟建設要怎麼辦?」最後台灣以農業、電力合作計畫打動沙國,沙國同意台灣不在禁運之列。而孫運璿此行也開啟了台灣與沙國的往來。

後來孫運璿擔任行政院長,在訪問南韓時,看到南韓科技發展成就係肇因於南韓科技研究院,這給他很大的刺激,認為台灣如果再不做,就會來不及了。因此孫運璿決定投資四億元(新台幣),著手規畫成立「工業研究院」(簡稱工研院),他結合旅美學人(如曹興誠等人)的力量,自美國引進積體電路,終於成功做出台灣自己研發的晶片。

也就是這枚小小的晶片,使台灣從農業經濟走向工業經濟,更在往後的二十多年間,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主要命脈,直到現在,台灣仍在享用前人種樹的成果。

孫運璿雖然對台灣經濟發展有極大貢獻,但他為人緬懷的典範絕不僅只於此,人們懷念的,還有他為官的清廉、惜才的大公無私,以及從來不說,卻永遠以行動表現的,那一片對台灣這塊土地無盡關愛之心。

關於孫運璿的清廉,有一個小故事是這樣的:有一次台電部屬們送了兩隻母雞做為孫運璿夫妻添女兒的賀禮,孫運璿正巧不在家,孫運璿的母親及夫人都不敢收,跟員工拉拉扯扯之間,一隻母雞竟下了蛋來。最後採取折衷方案:孫家收下那顆蛋。孫運璿以身作則,家人同守分際,不給人走後門的機會,部屬也就明白,不需要送禮拍馬屁,只要努力就有出頭的機會;相較於今日放眼隨處可見的「夫人派」、官邸炒股疑雲,兩者相距何止千里。

孫運璿為台灣貢獻卓著,他一介不取兩袖清風,畢生沒有任何不動產,只在退休時,領取一百二十萬元新台幣退休金。時至今日,就算有所謂公務人員財產申報法,政壇中以掏空國產為職志者仍所在多有,民眾對政府的信心,也就在這些貪贓枉法污煙瘴氣中,一點一滴流逝崩解。

孫運璿曾在台灣被迫退出聯合國的那關鍵時刻,於日記中寫下:「此乃國家存亡關鍵之所在,我如失敗,將成為國家民族千古罪人!」試問今日政治人物,還有多少人抱有這種「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的泱泱胸懷?

近一年多來,辜汪兩老陸續辭世,孫運璿也在世人無盡的懷念與不捨中,與世長辭。這幾位先生,在兩岸、經濟、外交上的貢獻,留給後世豐碩的果實,然而後人卻無力承接果實的甜美,乃至於發揚光大,使得他們的離開,徒留「世上再無魯仲連」的遺憾與唏噓。

剛訪歐返國的國民黨主席馬英九,19日一早前往台北榮總,向總統府資政孫運璿靈前致祭。(中央社)

前台灣行政院長孫運璿15日逝世,享年93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