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大陸春晚的反應和報導
【大紀元2月1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東方2006年2月18日華盛頓報導)新年聯歡晚會後,中央電視台的觀眾調查機構和中國最大的互聯網門戶網站新浪網分別公佈了觀眾調查數據,但是結果完全不同。央視的調查結果是,80%以上的觀眾誇獎春晚,認為今年的春晚很好,或者比較好。新浪的調查結果是,80%以上的受訪民眾認為今年的春晚「不好」,或者「一般」。
*春晚如何?眾說紛紜*
據中國媒體報導,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2006春晚收視情況同步調查顯示:央視從1月28日20時30分起,在中央電視台新年聯歡晚會播出的同時,對全國373個區縣進行了觀眾收看新年聯歡晚會的電話調查。截止到23時55分,共訪問成功 2140個家庭,其中2018個家庭收看了新年聯歡晚會,數據加權後推及全國,2006年中央電視台新年聯歡晚會的家庭到達率為94.3%。其中53.5%的受訪者認為今年春晚辦得「很好」,32.0%的人認為辦得「比較好」,也就是說有 85.5%的受訪者認為辦得「好」,對今年春晚給予了肯定。
另外,根據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公佈的數據,新年聯歡晚會在中國全國各地有463個電視台的頻道進行了轉播。調查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春晚同步電話調查是從1996年開始的,每年都開展同步調查。受調查的用戶覆蓋從特大城市、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共計100個樣本城市,而且今年還延伸到鄉村。而用戶的電話號碼都是計算機從電話簿中隨機抽取產生,以保證抽取的樣本家庭具有隨機性和代表性。
而新浪網在網上的調查和央視市場研究公司的結果大相逕庭。新浪網在網上的調查結果是只有13%的人說好。有87%的人說不好或者一般。
據新浪網站公佈的觀看春晚的網民進行的調查結果,共有15萬8千零72人參加了調查,在回答「您認為今年新年晚會怎麼樣」的問題時,認為不好的最多,為70625人,占44.68%。認為一般的有65614人,占總人數的41.51%。認為今年新年晚會好的人只有21833人,占總人數的13.81%。
為甚麼央視的調查和新浪民意調查結果相差這麼大呢?分析人士說,調查結果是否客觀可信,和舉行調查的單位是否中立、是否客觀、是否權威有很大的關係。
*海外媒體的調查內容*
當然,海外媒體也對民意進行調查,但是一般他們調查的是民意,而不是收視率。例如美國最著名的蓋洛普民意調查就和美國媒體合作,不斷對布什總統在美國民眾中的支持度進行調查。而美國的政治家也非常重視民意調查的結果,特別是在競選期間,候選人往往會根據民意調查的晴雨表,調整競選策略和口號,和中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說法不謀而合。
但是,在牽涉到美國媒體傳播內容的調查方面,也就是收聽率或者收視率的調查,就不能由媒體本身去進行了。那種老王賣瓜式的調查顯然會嚴重影響調查結果的客觀性。美國廣播電視節目收聽、收看率的調查,分別由獨立、權威、中立的調查機構來進行。調查電視收看率的權威機構是尼爾森媒體調查公司,廣播節目的收聽率是通過阿比特朗公司進行。
美國電台和電視台幾乎完全是私人擁有和私人經營,收視率和收聽率的高低牽涉到電視台和電台廣告收費標準,牽涉到廣告商花費巨資作廣告是否有效果,因此很難相信有任何人會相信電視台本身對自己節目所作的調查數據。
其實,這其中的訣竅,中國民眾的慧眼已經能夠做到霧裡看花,而且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中國天涯時空論壇上,一位網友發表評論說:「這個數據已經向現實邁了一小步啦。以前說的可是收視率99.9%,滿意度99.9%的,知足吧。」
另一位網友說:「說實話早上我還抱怨春晚越來越不好看了。我奶奶就說了,『現在就是這樣的,你要看甚麼?甚麼才好看?他們也是花了很多心思來做的,忙了那麼久。』我想也是啊。所以我也不抱怨甚麼了。人家也挺不容易的啊。所以我們也不要太苛刻了。」
不過,一位網友反駁說:「花了那多納稅人的錢整這種垃圾出來還不允許我們批判下了?差的東西不會因為是用心做出來的就好。」
有些民眾反映說,整個春晚的節目,不是每個節目都不好。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在「我最喜歡的春晚節目」評比中,中國典型的核心家庭–一對夫婦加一個孩子–一家三口在台上唱的《吉祥三寶》,和趙本山、宋丹丹的小品就是最受觀眾歡迎的節目,而恰恰這兩個節目在海外媒體引起了一些爭議。
*《吉祥三寶》是抄襲還是原創?*
首先介紹圍繞《吉祥三寶》是抄襲還是原創的爭論。
據報導,《吉祥三寶》由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播音員布仁巴雅爾創作、由一家三口上台在春晚上演唱的。一位網友評論道: 很久沒有聽過這麼純淨的天籟了,聽了這首歌讓我知道了甚麼是幸福、吉祥。好久沒這樣被歌感動過了,對這歌怎麼評價都不過。
布仁巴雅爾在這首歌走紅之後接受上海東方娛樂台採訪的時候,毫不掩飾對《吉祥三寶》的自豪,他說:「《吉祥三寶》是我11年以前寫給女兒的小禮物。那時候,女兒諾爾曼剛從內蒙回到北京,說一口蒙語。她喜歡問這問那,我就一一回答。妻子烏日娜覺得我倆一問一答的交流像音樂,非常動聽。她的話給了我靈感,於是寫出了《吉祥三寶》這首歌。」
上海東方網聲稱,爸爸媽媽女兒的這個「家庭三人組」配合的天衣無縫,將《吉祥三寶》你問我答的小品式結構烘托的入木三分。有媒體甚至將這種組合模式稱作繼獨唱、合唱之後第三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小品唱」。對此,布仁巴雅爾透露,《吉祥三寶》這種組合的感覺並不是刻意設計的,而純粹是一家人日常生活的藝術化翻版。
然而,就在這首一問一答的小品唱在全國走紅之後,有聽眾指出,該歌曲涉嫌抄襲2002年法國電影《蝴蝶》主題曲。
*《吉祥三寶》和《蝴蝶》*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對比一下兩首歌曲,看看有甚麼不同。
《吉祥三寶》的歌詞是這樣的:首先由女兒唱著發問,然後由父母說話作答。
女兒:爸爸,太陽、月亮和星星是甚麼?爸爸:吉祥三寶。女兒:媽媽,綠葉、花朵和果實是甚麼?媽媽:吉祥三寶。女兒:爸爸、媽媽和我是甚麼?爸爸:吉祥三寶。爸爸、媽媽、女兒:吉祥三寶,永遠吉祥。
法國電影《蝴蝶》的主題曲的演唱方式也是這樣,首先由女兒唱歌發問,然後爸爸說話作答。蝴蝶的法文名是Le Papillon. 歌詞是:
孩子:為甚麼雞會下蛋?爸爸:因為蛋都變成小雞。
孩子:為甚麼情侶們要親吻?爸爸:因為鴿子們咕咕叫。
孩子:為甚麼天使會有翅膀?爸爸:為了讓我們相信有聖誕老人。
接下來,我們就為大家對比這兩首歌。首先請聽吉祥三寶。
下面請聽法國電影蝴蝶的插曲。
就連中國半官方的通訊社中新社在一篇報導《吉祥三寶》抄襲剽竊風波的新聞中也承認,兩首歌曲確有一些相似之處。曲調、節拍、意境、歌詞樣式以及演唱手法與《蝴蝶》很相似。
*律師:不算抄襲剽竊*
但是,中新社援引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法律部湯兆志律師的話說,音樂作品版權只保護表達方式,例如詞曲,但個別的音節相同、相似並不屬於抄襲剽竊。形式相同、歌詞語言不同也不算抄襲剽竊,像《大海》,並不是你歌頌大海了,別人就不能歌頌了,這種同樣體裁的音樂作品很多見;同樣一問一答形式、只要歌詞、曲調不同也不算剽竊。表達意境更不在版權保護之列。
湯律師提出,音樂作品是否侵權,還要經過國家音樂版權專業機構的鑑定,要由版權人提出鑑定、訴訟。在記者詳細敘述了兩首歌曲表達方式後,湯律師明確答覆中新社記者,他認為《吉祥三寶》不算抄襲剽竊。
中新社的報導說這位律師是聽了記者的詳細介紹之後得出結論的,報導中沒有說這位律師是否親耳反覆聽了這兩首歌曲。
*《吉祥三寶》帶來的經濟收益*
「不算剽竊」的結論後面有一隻看不見的手,那就是經濟利益的驅動。據四川在線援引央視有關人士透露,春晚結束的第二天,《吉祥三寶》立即流傳大江南北,並成為中國手機用戶制定彩鈴的第一選曲。特別是《吉祥三寶》中,年僅10歲的英格瑪的天真、清脆、稚雅的童聲,讓成千上萬都市人的心弦顫動。
中國記者從中國移動公司瞭解到,在《吉祥三寶》參加春晚綵排前,中國移動公司就提前獨家買走了《吉祥三寶》的彩鈴版權。春晚結束後,《吉祥三寶》一下子在全國火了,成千上萬的手機用戶紛紛從中國移動公司下載《吉祥三寶》,作為手機彩鈴。僅僅13天時間,中國移動靠賣《吉祥三寶》的彩鈴,就大賺了2000多萬人民幣。
到目前為止,法國電影插曲《蝴蝶》的詞曲作者並沒有對這2000多萬元人民幣表示過任何非分之想。但是,記者在聽了《吉祥三寶》和《蝴蝶》的主旋律之後,心中不免和所有對比了這兩首歌的聽眾一樣,感到不可思議:一個內蒙古的音樂家和一個法國的音樂家遠隔重洋,卻能夠心靈相通,在跨度10年期間創作出如此相像的音樂作品。人們不禁要問:到底這兩首歌是不是自然界的巧合?到底這首歌是不是11年前的原創?是不是借鑒了一位法國作曲家的旋律和表現手法並加以改編和發揮?其實對喜歡這首歌的聽眾來說,這些本來沒有甚麼太大的關係,聽眾只是需要一個實話實說,解釋明白。
*《說事兒》引起的話題*
接下來,我們為大家介紹輿論對趙本山這次在春晚演出的小品的不同看法。
由趙本山、宋丹丹、崔永元三人演的小品《說事兒》,被評為本次春晚最受歡迎的節目。其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宋丹丹在嘲笑趙本山的愚笨時,蹦出一句:「你這老年癡呆,出門忘吃藥了你!」現場觀眾一陣哄笑。
*觀眾:不應拿病痛做笑料*
一位觀眾指出:在這場向近10億中國觀眾和海外華人直播、並向全球幾千萬英、法、西班牙語觀眾「覆蓋」的「民族的文化盛宴」中,大腕宋丹丹在說此話時,腦子裡有沒有閃過這個問題:在公共場合中,把疾病當笑料會不會是對那些患病者們的莫大的歧視和侮辱?
為了表達對病人的人格的尊重,一些疾病和患病者的名稱如果照直說,在美國就會遭致「政治上不正確」(Politically Incorrect)的說法。比方說瞎子、聾子、瘸子、傻子等說法,都屬於政治上不正確,含有歧視和侮辱的成分。正確的說法因該是:視力障礙(視障)、聽力障礙、身體障礙、智力障礙等。公眾人物在媒體說出政治上不正確的話,後果是非常嚴重的。甚至導致政客下台的程度。
*不當笑話的嚴重後果*
在英國就出現過說議員說笑話導致被撤職的後果。英格蘭西北選區的一位資深保守黨議員安.溫特頓在晚宴後講了這樣一個笑話:兩條鯊魚在大西洋相遇。一條鯊魚說:「啊,我吃金槍魚實在是吃膩了。」另一條便回答說:「那麼,到莫克姆灣去吃幾個中國人好不好?」這一個拿中國拾貝者悲慘地死在異國他鄉荒涼海域當笑話說的議員,隨後因為這個笑話而被撤掉保守黨下院督導員職務。
這種說話必須避免政治上不正確的做法,在西方有時甚至到走火入魔的程度。在美國,「黑人」的正確說法應該是非洲裔美國人,而不是強調人種的膚色。而移民到美國的華人則被稱為亞裔美國人或者華裔美國人,有人開玩笑簡稱為華裔美人。
在中國,中央電視台的所說的「老年癡呆症」患者有五、六百萬人之多,而且每年平均有30萬老年人加入這個行列。儘管很多人私下裡談到這種常見病的時候都在用這個政治上不正確的說法,不過,在有上億人觀看的新年聯歡晚會上公開說這種話,不知道電視機前如果有患者、或患者的家屬、朋友,在聽到這句台詞,心裏是甚麼滋味?
*病症的中性名稱*
中央電視台春晚所說的「老年癡呆症」,其學名為「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是1910年由德國醫生Alois Alzheimer (1864-1915)的姓而命名的。它指一種逐漸失去某些認知能力的腦疾病,通常與大腦皮層下生長出的異常纖維和蛋白質沉積有關,該病多發生在50歲以後的年齡層中。阿茲海默症本與帕金森綜合症一樣,名稱呈中性,沒有任何歧視侮辱性色彩,在全世界普遍使用。但在中國卻偏偏被翻譯成「老年癡呆症」這樣一個雖通俗易懂、但其實很不準確又極端刺耳的名稱,以至於成為小品和喜劇演員的「笑料」。
其實,很多疾病和藥的名稱可以用音譯,例如阿司匹林、盤尼西林、薩斯病、愛滋病等等。說阿茲海默症,如果習慣了,也沒有甚麼不方便。也許有人會認為,很多人都這樣說,這已經成為中國民眾長期以來形成的語言習慣。但是,語言習慣是可以向著更文明、更具人性的方向進化的。
一位觀眾指出,在中國,「殘疾人」以前一直被稱為「殘廢」,直到80年代中期經過一輪關於「身殘志不殘」的社會討論後才被改稱為「殘疾人」–雖然仍沒有英文中的handicapped(有障礙的人) 或disabled(失去一定能力的人)委婉,但總算是進了一大步。
*人性危機催生侮辱性話語*
另外,這位觀眾還指出,對歧視侮辱性的語言的麻木沿用、尤其是無道德準則的濫用,實際上正體現出今天中國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尊重、關愛之心的喪失和平等意識的淡漠,而這種人性的危機反過來又在當代漢語中催生出更多、更狠毒的歧視侮辱性的話語。
經常上網的民眾可以看到很多中西合璧的新的罵人話和侮辱人的話的出現。比如中國國罵三字經,現在被英文TMD取代。另外還有TMD派生出來的TNND。
*媒體應引導民眾不用歧視性語言*
觀眾指出,新聞媒體要擔負起社會責任,引導民眾不用歧視性語言,倡導人權和平等的觀念。然而,中國觀察人士指出,近年來,大量的踐踏人性的話語在新聞媒體上橫行,有記者居然能將民工為討血汗工錢跳樓自殺的慘劇稱作「跳樓秀」, 將人頭部被汽車碾過的血腥事故寫成《騎車人「中頭彩」慘死》和《公交車輪從頭越》,將30餘人因酷暑死亡報導為《「酷」斃三十餘人》,將農民辦了城鎮戶口報導為《農民致富跳龍門高昇成了城裡人》,將對小偷在公車上作案的報導總結為對讀者的「溫馨」提醒:「要提防外地人模樣的人」。
一位網友在海外媒體上撰文指出:這已經完全不是當代漢語語言危機的問題了。從央視春晚「文化盛宴」中的麻木不仁的譏諷,到眾人網絡會話中的惡意詬罵,到大量新聞媒體中的冷血的報導和評論,對病痛者、落難者、弱勢群體、底層和邊緣人物、不同觀念者、不同種族以及文化組群和個體進行語言上的歧視、侮辱和施暴,讓我們不得不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們還有資格自詡為「禮儀之邦」嗎。我們還有一個道德底線嗎?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