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品牌故事》友訊D-Link

【大紀元2月1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憶紅/專題報導

根據2005年10大台灣國際品牌價值調查,網通大廠「友訊D-Link」的品牌價值達2.25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74.25億元。而「友訊D-Link」之名,相較其他企業斥資請設計公司比稿、算筆畫,得到的公司字型、Logo,以及顏色等,可說是不花一毛錢。

字型、顏色全部DIY

「D-Link」原名為「Data-Link」,取其網路可以將所有資訊連結起來之意,但後來考量Data-Link 唸起來有點不順口, 因此董事長高次軒就直接取名為「D-Link」,並請電腦資訊部門工程師設計字型,並在電腦排版工程師所排出的數個字型中,選出一個看得順眼、相當簡單的「D-Link」字型、顏色,成為公司的標準Logo。而中文的「友訊科技」四個字,則是高次軒請父親以毛筆字寫出,成為公司的標準字型。

之後,「D-Link」的Logo,隨著友訊的事業版圖逐漸擴大,陸續矗立在各個國家的街頭,直到有一次,友訊參加CES秀時,為了要在百家齊鳴的展場上, 凸顯「D-Link」的招牌,特別放大logo,結果,在標準字體以數倍比例放大後,才發現比例有點怪怪的,因此,秀展過後,立即再請電腦工程師調整標準字型的比例。

友訊品牌取得雖然不花一毛錢,但是在全球市場的佈局中,總計花了6年、300萬美元在138個國家登記「D-Link」品牌的註冊商標,而其中的20萬美元,則是單獨給了一個巴西台商。主要是這名巴西台商,看準友訊的全球佈局策略,搶在友訊之前在巴西註冊「D-Link」商標,友訊為了全球佈局,只好花20萬美元將「D-Link」商標買下來。

友訊目前在全球擁有55家分公司,業務區域高達138個國家,今年營業額超過375億元,也因此,「D-Link」的「D」,讓人戲稱根本就是「dollar」。

花17年 打造純品牌

記者王憶紅/專題報導

友訊科技D-Link在2003年9月將代工部門分割出來,成立明泰科技後,友訊科技終於成為一家「純」自有品牌公司。而從建立自有品牌公司,到名副其實的品牌公司,友訊共花了17年的時間。

事實上,友訊科技創立的第一天,就是要打造自有品牌。友訊董事長高次軒看好網通產業的前景,在1986年與朋友等7人合組「友訊科技D-Link」,當時,7個人的理想抱負,是要以「D-Link」自有品牌的網通產品行銷全球,並在公司成立3個月後,推出台灣首張自製的網路產品─1Mbps網路卡,不過,由於是新公司,品牌知名度不高,且全球網路環境尚未成熟,為了要讓公司生存,只好開始接代工訂單,但高次軒從不放棄他對自有品牌的理想,一邊接代工訂單,一邊在世界各國拓展據點,建立自有品牌勢力。

1987年友訊在台灣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設立總部,1992年成立美國及英國子公司,而後在1994年相繼成立加拿大、德國、法國、日本及澳洲子公司,1995年成立印度子公司,並在倫敦成立「歐洲總部」。

代工業務分割獨立

友訊的自有品牌、代工雙路線,讓友訊17年來一直面對「外部衝突,以及內部掙扎」,終於在代工、品牌業務佔營收比重相當下,決定將代工業務分割出去成立獨立的公司。

而高次軒在宣布將代工與品牌業務切割後的首次法人說明會上,雖然用他慣有喜怒不形於色、平淡的口吻說「終於等到這一天」,但是他的用字遣辭,根本掩藏不住他心中的喜悅。

年出貨量 堆出3248座101

記者王憶紅/專題報導

友訊D-Link自有品牌產品行銷全球138個國家,從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 到荒原沙漠的南非, 都有D-Link的產品。以友訊D-Link產品平均高度7公分、今年出貨量2500萬台計算,友訊一年售出的網通產品,可以堆疊出3248座台北101大樓(508公尺 )。

高峰論戰逃過泡沫危機

友訊D-Link網通產品除在北美市場排名第2外,在其餘主要市場的排名都是第1,而友訊的網通產品之所以能席捲各主要市場,且沒有在2000年底網路泡沫化中消失,可說都是歸功於1999年底那一場「往上走、往下走」的高峰論戰。

1999年底,友訊按照往例召集各主要地區負責人回台灣開會,經過一整天的會議下來,各區主管為了紓解壓力,相邀吃晚飯,孰料,晚飯還沒吃完,又被召回公司開會,董事長高次軒更當場問大家,友訊未來要往上走(更高階的企業網通設備產品 ),還是往下走(消費型產品 )?當晚各高階主管分別就市場經驗提出各種論點,有的區域負責人建議往上走,有的則說要往下走,一直到晚上12點多都未達成共識,因此高次軒要求大家回家再想一想,但隔天一定要作出一個結論。

第2天,多位高階主管仍堅持友訊必須要往上走,高次軒則說,友訊是要在大池塘中當小魚,還是在小池塘中當大魚?往上走,要花20年才能取得全球第1名,但往下走,則只要5年,友訊就可取得全球第1名寶座。

這一席話說服了當時所有要往上走的高階主管,且在「要當大魚」的共識下,所有高階主管同心協力拚命「往下走」,而隔年網路開始泡沫化,企業縮減開支,但消費型產品則未受到影響,友訊也逃過變成眾多泡沫之一的命運。

友訊總經理廖志誠說,友訊當年的「往下走」,不僅避開了網路泡沫化的衝擊,也讓友訊當初「5年內就可拿下全球第1」的宣示,得以實現。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