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何玉華/專題報導
由於台北縣三角湧文化協進會一群婆婆媽媽熱情投入,不但營造出三峽藍染的春天,還獲選中華民國社區學會舉辦的2005年第1屆台灣優良社區產業獎。
民國78年,一群三峽國小老師有感於鄉土文化的重要性,83年成立「三角湧文史工作室」,接續參與地方文化工作、文史調查,85年成立「台北縣三峽鎮三角湧文化協進會」,以研究保存三峽地區文化資產,提升文教及環境生活品質為宗旨,獲選2005優良社區產業獎後,協會理事林三德說,感覺責任更重,也需要思考新思維的加入。
過年前夕,總幹事劉美玲帶著成員赴日本參訪,拜訪藍染工藝師取經,希望找回斷層多年的技術;林三德說,藍染的發展走向創意產業,可以說是無心插柳的收穫,當初進行文史調查時,許多耆老在訪談中不斷提到染坊街,經過調查瞭解,才知道藍染在三峽發展初期是很重要的產業,88年協會也曾發起「找尋失落的三峽染」活動。
時尚設計師也投入
林三德說,當初只是想要把老祖先在這個山城小鎮的傳統產業找回來,並沒有特別想到是「創意產業」,在師範大學老師莊世琦牽線下,與輔仁大學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甚至近來藍染節的藍染服裝秀,除了與輔大織品系合作,甚至有時尚設計師協助,讓藍染更具風采。
藝師填補技術斷層
林三德說,藍染技術的斷層必須重新填補,協助技術復原的陳景林老師、南投手工藝中心馬芬妹老師都功不可沒;三角湧協進會推廣藍染,婆婆媽媽也居功厥偉,這些婆婆媽媽很多都是家庭主婦或是退休老師,大家一起從零開始,甚至自發性到師大、輔大進修學習藍染技術。
位在老街巷內的會址是指揮總部,有人定時輪值,卻不見人聲喧嘩,真正熱鬧的是位在歷史文物館旁的藍染工坊,10幾名在地種子教師熱情的為遊客、居民解說藍染製程,讓更多人認識藍染、認識三峽。
不只是尋根、不只是發展在地特色,「三峽藍染節」也是台北縣文化曆慶之一,打開了行銷大門。
對於未來的發展,總幹事劉美玲說,希望將「藍染」精緻化、藝術化,發展成觀光休閒產業。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