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中研院考古指台灣是17世紀世界重要轉運站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十四日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今天發表近年來的台灣考古工作結果,從台南安平外海荷蘭人建的熱蘭遮城城牆遺址考古發現,十七世紀的台灣西南海岸在世界史上扮演轉運站的角色,以及具有當部落遇到國家的物質文化呈現的特殊意涵。

史語所考古學門召集人、研究員劉益昌表示,大家都說安平古堡是古蹟,其實,安平外海的熱蘭遮城更是古蹟,是荷蘭人來台建築的第一座城,他於二00三年與二00五年兩次前往挖掘城牆遺址與社內遺址,城內總計挖掘七個探坑,面積二百三十八平方公尺,考古發掘揭露的地下世界,以其豐富的遺構與遺物,敘述了一個與歷史文獻史料相互呼應又彼此補充的故事。

連結各探坑出土遺構,初步得知荷蘭時期到日治時期的文化層分佈概況,以及一些重要遺構現象,例如第二號探坑的日治時期排水設施、第三號探坑荷蘭時期的擴大基腳磚牆結構、第五號探坑荷蘭時期的黃土磚排水溝與鈍角形式的城牆遺跡。

挖出的文化遺物包括陶瓷、玻璃、金屬、石質遺物、貝器、骨器等日常生活與建築遺物,另有貝類、獸骨、魚骨與鳥禽等生態遺留。陶瓷出土數量最多,種類豐富,其中,十七世紀的製品包括來自中國景德鎮窯系俗稱「卡拉克瓷」的貿易陶瓷殘片、福建漳州窯系的製品、荷蘭馬約利卡 (Majolica)系陶瓷、德國萊茵地區窯場俗稱「鬍鬚男」的鹽釉陶瓷,以及來自日本九州肥前地區的唐津燒。

劉益昌表示,這些珍貴器物在台灣都是首次正式出土,為十七世紀歐洲陶瓷傳入亞洲的路線提供了一個新的出土地點。

他說,熱蘭遮城出土所見以中國陶瓷為主,但也包括部分來自日本與荷蘭等國陶瓷的組合特徵,這正是利用考古資料印證文獻所載當時以台灣為據點的東亞貿易交流的具體例證,也反映從史前時代過渡到歷史時代初期台灣歷史角色的轉變,各項出土遺物顯示荷蘭人與鄭氏家族以這裡為根據地所轉運的各項貿易物資,例如十六世紀末到十七世紀安平壺、青花瓷、釉上彩瓷與黑褐釉硬陶器,安平壺被原住民西拉雅人用做拜拜的祀壺。

劉益昌表示,熱蘭遮城的興衰更迭,也彷彿台灣近代史的縮影,若從當今日本、印尼、非洲各地關於十七、八世紀荷蘭商館遺跡的考古發掘研究潮流當中,審視熱蘭遮城址的橋樑性角色,則其學術研究與文化資產價值毫無疑義是世界性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