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研院解讀新港文書 重現十七世紀的台灣

font print 人氣: 2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十四日電)中央研究院研究解讀近八成的新港文書,有助當代人瞭解十七、八世紀的台灣歷史社會現象,例如原住民被漢人欺負的刻板印象,或許因新港文書而改寫,一份土地交易契約解讀出來後,不排除擔任代書的西拉雅族新港人可能從中「A」錢,院長李遠哲則提醒要確有證據才可指控。

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詹素娟向媒體簡報新港文書研究多年的成果時,介紹乾隆年間善化地區一份記錄土地買賣的雙語契約,漢文寫六十大員,新港語寫十六大員,研究初步判斷有人中飽私囊,相當有趣,是否語言不通時可能產生的詐欺?院長李遠哲則表示,若無證據則不應指控,詹素娟坦承有待進一步尋求證據。

新港文書使用地點分佈在當今台南縣新市鄉所在的十七世紀中葉台南平原原住民西拉雅族人的新港村社,新港人從荷蘭人學得使用羅馬文字記錄新港語,新港人的社會、經濟活動因此有了文字紀錄,新港語也成為台灣史上最早的原住民書寫文字。

依據研究,新港語使用到西元一八三0年代才變成死的語言,因此,新港文書記載原住民西拉雅人大約一百七、八十年的經濟、社會現象,經中研院研究採集到一百八十七件,目前分散國內外,有些是個人收藏。

研究主要著墨在從新港文書看台灣史上的族群關係。例如從新港文書筆跡可見十七世紀歐洲文化風格,荷蘭與德國文字寫法尚未受到義大利斜體字寫法影響;在原住民與漢人的互動上,西拉雅人原來用鵝毛筆書,十八世紀以後漸有改用毛筆的趨勢,新港文書也含有不少閩南話等外來語,如二十兩寫成20niuo,反映出漳州腔的優勢音,與台南漢人的祖籍分佈一致。

再如,一七七四年即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由卓猴社番麻干、麻絲江等人立的典契,就是典當契約,記載麻干與麻絲江因缺錢使用,透過中人把繼承自祖父、位於頭重溪的土地田園,以番劍銀二百四十八大員典當給黃宅,但黃宅每年另須繳納租栗五斗給番業主麻干與麻絲江,契約言明土地為麻干與麻絲江兩人所有,與其他親戚無關,如有問題,兩人須出面處理。

這份新港文書由台北市民黃天橫收藏,是現存唯一把土地範圍畫在契約上的新港文書,其中,新港語更把典當金額寫成200408,就是荷蘭人的寫法,其實就是白銀二百四十八大員。

再如乾隆五十五年即一七九0年四月由新港社除岳等立的再找祖契,由高雄縣田寮鄉陳柏枝、陳隸昇收藏,內容是立契人除岳、利毒與勞活等人因缺錢而將繼承自先祖、但舅公已先出典、位於現在高雄縣山豬運與田草崙的兩塊土地,透過中人,請承典人再出番劍銀十一大員,約中言明此後立約人及其子孫將不再找洗。

找洗就是追加或補貼價錢的契字,通常在土地或房屋等產業買賣轉讓後,原業主認為當時賣出的價錢不足,或在缺錢生活的情況下,再次要求對方追加金額。

詹素娟指出,雙語新港文書確實是分析、討論十七世紀台灣族群互動的最佳文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現存歷史上最早的山水式台灣地圖(康熙台灣輿圖),在研究台灣歷史上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然而這幅作品原件因為時代久遠,早就已經脆弱不堪,二十多年沒有對外展示。國立台灣博物館於是委託日本專家協助修復,經過兩年半努力,終於可以再度和國人見面,並從即日起公開展示。
  • 美國「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於二○○五年底公佈了《二○○六年世界各國自由度調查報告》。報告指出,台灣在「自由之家」調查的「政治權利」(political rights)及「公民自由」(civil liberties)兩項指標上,均獲得最高等級的一分,創下台灣歷史上自由度的最高記錄。而胡錦濤的中國,「政治權利」及「公民自由」兩項指標分別為最低級的七分與次低級的六分,平均六點五分,列入全球四十五個不自由國家的最低格。
  • 【大紀元2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八日電)陳水扁總統今天前往台北國際書展,參觀書展中展出的「歐洲攝影展」。文化總會秘書長陳郁秀特別為陳總統導覽,總統對十九世紀英國攝影師湯森John Thomson拍攝的一百多年前台灣影像很有興趣,尤其對其中一張平埔族獵人帶著一隻狗的照片印象深刻,笑說這應是他們家土狗「阿勇」的祖先。
  • 【大紀元2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八日電)陳水扁總統今天前往台北國際書展,參觀書展中展出的「歐洲攝影展」。文化總會秘書長陳郁秀特別為陳總統導覽,總統對十九世紀英國攝影師湯森John Thomson拍攝的一百多年前台灣影像很有興趣,尤其對其中一張平埔族獵人帶著一隻狗的照片印象深刻,笑說這應是他們家土狗「阿勇」的祖先。
  • 【未解之謎】解決以巴衝突的最和平方案竟然是這樣……失落的神器約櫃被找到了?!徵兆越來越明顯,彌賽亞即將降臨?
  • 你見過以雕紅漆的方式呈現曲水流觴的蘭亭雅集嗎?那是18世紀中期──乾隆時代的一件剔紅漆器,安靜地陳列在亞洲文明博物館中,不知當年是哪位達官貴人的書齋硯屏。
  • 清朝康熙年間,有十位大臣製作了一套銀杯,閒暇時互相邀請聚會飲酒,是康熙一朝的宮臣雅事。這套酒杯是用白銀製成,根據不同的酒量,銀杯容量大小不一。杯身鐫刻「宮僚雅集」四字,並鐫刻烏獸花草等圖案,內壁杯底鐫刻十位大臣的姓氏字號以及籍貫。
  • 在紙張出現之前,書的形式與材質因時因地而異,與其承載的內容共同展現出古文化的獨特魅力。
  • 在人類創造文明的各種器具中,有一件沉默的樂器,奏出人心中無聲的韻律。千代之下,我們還能聽見它的音樂。然而,它卻是小巧,一點兒不起眼的。它就是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