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榮:企業應塑造台灣品牌 以利品牌台灣
【大紀元12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七日電)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今天在一場研討會中鼓勵台灣廠商,一定要利用台灣創新和製造的優勢塑造國際知名多元化的台灣品牌公司,同時以塑造「台灣品牌」出發,以利未來積極創造「品牌台灣」,台灣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佔重要席位。
中華經濟研究院今早舉行「台灣IT產業的技術與營運模式創新策略」論壇,施振榮以「技術與營運模式─世界是平的藍海策略」為題發表專題演說。
施振榮表示,日前經濟永續會提出2015年台灣經濟發展願景是要建立具有3B(全球連結、全球品牌、全球人才)的全球加值服務中心,但成立全球加值服務中心必需借重全球人才,尤其是市場創新,結合全球資源創新更要了解國際,對台灣才有幫助,例如借重印度人的軟體長才來台灣工作,利用美國人的行銷來協助台灣創業,利用大家不同的長處來做。
施振榮指出,台灣處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它代表品牌的經濟,也就是微笑曲線的最右上方,品牌也是應用最廣,效益最高的智財權,品牌是整合者,更是所有價值鏈經營知識的整合,附加價值最高,若是沒有品牌的知識價值會受限。
他強調品牌對企業的價值,尤其是B2C要品牌,B2B也要,特別是有機會B2B2C時也要品牌,施振榮舉例,美商處理器大廠Intel產品全球都在用,因為沒有B2B2C,它不可能通行全球。
因此品牌是要從第一天開始做,用時間來累積品牌的品質和知名度;很重要的是,塑造品牌用廣告不見得合宜,可以有更便宜的方法,強化形象重於知名度。畢竟低品質、低價格形象會損害品牌,形象必需重於知名度,形象也要經過實際的反應不斷改善,這也是台灣廠商要更加注重的地方。
施振榮強調,「創新是品牌之母,品牌是創新的燈塔」。創新是無所不在的,創新要聚焦,不能分散,創新有三要素,要有新創意、可行性、創造價值。創新不能和品牌有關的話會非常困難,同時更要從消費者角度去思考創新是否有效。
他舉例,過去日本打出品牌和品牌日本的過程就是靠所有企業百花齊放,透過品牌公司,Sony 先在國際上打出知名度,後續才有 Toyota、Honda 等大廠牌的出頭機會,逐步形成品牌日本的形象。他特別提醒台灣水果在大陸的形象和品質沒有受到保護,有些還被仿冒,對台灣是很不利的。
至於「品牌台灣」的做法,施振榮認為,一定要從現有資源優勢加以轉型、聚焦、整合;破除ME TOO的文化,必需塑造「追求世界第一」的企圖心,同時政府或大企業要大規模培養國際品牌行銷的人才,提供有利品牌的發展環境,才能創造多元品牌,百花齊放,讓全球知道,沒有台灣,經濟會停擺,沒有台灣,無法輕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