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大陸新聞

訪胡星斗:由糧食漲價看中國農民困境

【大紀元12月7日訊】(大紀元記者辛菲採訪報導)據大陸媒體日前報導,今年11月以來,糧食和食用油突然全線漲價。北京市米價、面價、食用油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食用油價格上漲一成,麵粉價格漲幅超過10%;上海市場的食用油價格也出現「跳高式」增長。深圳、廣東等地糧油價格也出現上漲。由糧油價格上漲引發的多個行業成本和收益的加速變化,正快速傳導到整個產業鏈,尤以下游行業受影響最大。

大紀元特此採訪中國問題專家、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胡星斗教授身兼北大資源學院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副理事長、副所長,和平大使,從事政府經濟學、發展經濟學、諸子百家與企業管理的教學與指導研究生工作。以下是訪談內容:

記者:您怎麼看近日糧食和食用油上漲的情況?

胡星斗:漲價可能是必然的。因為中國農業生產成本太高,而且基本上都是小農經濟、分散的個體農戶生產方式。中國的糧食、各種農作物的價格普遍都高於國際市場,相對價格比很多發達國家要高出10倍。

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農用生產資料基本上都是壟斷生產的,政府指定企業生產,實行專營,缺少競爭,造成化肥、種子、農機、水泵、拖拉機等價格都很貴。

此外,農民又都是小農經營,沒有形成規模化生產,所以效益非常低。從全國範圍來看,種地基本上都是虧本的。即使搞農業產業化,農民為企業提供原料,但是農民還是處於弱勢的地位,由於缺少有效的組織,不能聯合起來,個別的農民根本無法與資本家、企業主平等的談判,而只能是被動的接受對方的價格。

另外,農民要想提高自己的糧食產量,或者運用更多的技術搞規模經營,或者搞其它的農業生產,都需要大量資金,但目前農民卻沒有獲得資金的渠道。國有企業不屑於給農民貸款。農村70%的資金是靠地下金融,或者親朋好友的借貸或高利貸,因此農村基本上處於金融真空的狀態,沒辦法搞大規模的生產和銷售,這也是糧食成本高的原因。

記者:您認為,如何才能從農業生產成本高、效率低的陷阱中走出來?

胡星斗: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改革。首先,要破除政府對農用生產資料的壟斷,要形成各種所有制的企業、特別是私有企業,競爭生產的局面。

政府不能與民爭利,不能參與生產和經營,不能從事生產或干預生產,而主要負責對農資生產質量的監督。這樣,各個企業才能通過競爭降低農用生產資料的價格,通過非專營的方式降低銷售渠道的流通的成本。

另外,在中國農村應該鼓勵成立各種農業協會、農業專業協會、甚至農會等, 讓農民有組織的進行生產和對外銷售。而且農會可以通過吸收儲蓄或銷售產品儲存資金,起到信用和貸款方面的作用,這樣就解決了金融真空的問題。

浙江臺州農民組建農會遭打壓 (大紀元)

記者:您剛才提到的改革方法在目前的中國是否可行呢?浙江台州等地的農民曾向政府申請組建「農會」,但卻遭到打壓。

胡星斗:如果中央沒意願改革,就實行不了。對農用生產資料的壟斷的破除,因為涉及到既得利益集團,要破除既得利益,可能還是要靠「上面」的決心。

地方政府最怕農民組織起來,雖然只是經濟技術的組織,但是他們仍然怕承擔政治上的責任。所以很多地方實際上對農民專業協會不支持,甚至採取暗中打壓的態度。但我想這是不對的。

如果不從制度層面解決,農民處境只會越來越艱難,城鄉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記者: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被免除,是否改善了農民的處境呢?

胡星斗:雖然中央免除了農業稅、農業特產稅,中國農民看起來是沒有稅,但實際上仍然承擔著很高的稅。據國家稅務總局一個副局長透露,農民還承擔著中國的第一大稅收—增值稅的60-70%。這個增值稅主要是以農民高價購買農用生產資料而付出的。農民賣出糧食的價格相對便宜,但購買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卻非常昂貴。

儘管中央加大了對農村的投入力度,但對農民遠遠不夠用,而且這些錢並沒有真正用於改善農民的生活,農民得到的實惠很少,很大部分被縣鄉政府機構拿去了。而且從農村被吸走的資金更多。而且農村每年數千億元的資金被抽走,用於工業或城市建設。

因此,雖然中央提出工業反補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但實際上還沒有實現。

記者:糧食漲價後,農民是否會得益呢?

胡星斗:糧食價格高,農民不一定得益,說不一定還是處於虧損的狀態,一年的辛苦有可能沒有任何經濟效益。主要原因還是成本太高,糧食銷售渠道不暢通,農民增產不增收。由於缺少農會等渠道,所以農民的糧食只能賣給國家,或者在小市場上賣。在小市場上賣,賣不出去多少,大部分只能賣給國家,靠糧站收糧食,因此很難賣出一個高價。

農會的作用是組織統一的生產和銷售。每個農會都應是一個獨立的品牌,消費者認農會的品牌從而購買糧食和其它農產品。中國沒有農會,因此每個農民只能是零散的對外銷售,糧食也賣不了好價格。

記者:那麼價格上漲後誰獲利呢?

胡星斗:獲利者很可能是壟斷的利益集團,農資的生產者和壟斷經營者和銷售者。他們或者是政府部門,或者是在政府部門保護下的特殊利益集團。他們是最大的受益者,農民得不到多少利益,不虧本就算好的。

據各種科學的計算,前幾年農業生產平均一直在虧本,農民的投入與產出比大概是1.1:1。近兩年因為減掉農業稅、農業特產稅,因此給人的感覺好一點,但實際上早就被化肥、殺蟲劑等價格的上漲抵消了。所以農業生產仍然面臨很大的困境。

記者:糧食是一種基礎性商品,它一漲價,其它商品會跟著漲價,有專家擔心會導致通貨膨脹。您怎麼看呢?

胡星斗:有可能,因為農業提供了工業的30-40%的原材料,這些原材料的價格上漲有可能導致工業生產成本全面提升,有可能導致通貨膨脹。從以往的經驗來看,糧食價格上漲是通貨膨脹很重要的原因。當然通貨膨脹不僅取決於糧食,而且取決於其它各種原材料的價格上漲。

實際上,溫和的通貨膨脹在中國一直存在,很有可能不是成本推動型的,而是投資推動型的,主要是政府大量的投資「政績工程」等,造成表面的繁華,帶動了房地產等各方面價格的攀升。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