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聽城市」走紅中國網絡

標籤:

【大紀元12月30日訊】你在公共場合說了幾句逗樂的話,說不定回家後,就會突然在網上發現,這些話已經被網友原封不動地搬到了網上。這就是最近在大陸網絡上頗為流行的「偷聽城市」。

「偷聽」始於天涯論壇上一篇名為《偷聽北京——一個城市無意而真實的秘密》的帖子,作者「小刀斷雨」細心地捕捉了生活中不易為人注意的細節,內容涵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絕對是瑪瑙的。你看塑料的是這個色兒。」——路燈下,擺地攤賣小飾品的攤主給一小青年看一個手鏈。小青年看了會兒,掏出七塊錢買走了這個「絕對是瑪瑙」的手鏈。

「OK,五毛,好勒,謝謝您了。各位GOOD拜拜!」——北京地鐵八王墳站,一位賣報的老人在吆喝了三分鐘「最後一份報紙」後,終於為手裡的報紙找到了買主。

談到「偷聽」的初衷,「小刀斷雨」說:「這是一個物質的時代,也是一個虛無的時代。『偷聽』是對這個時代最真實的記錄和表達,不用渲染,不用修飾,一切來得那麼活色生香,像一張用傻瓜相機隨意留下的照片。」

事實上,「偷聽」這個概念並非國內首創。「小刀斷雨」告訴記者,恰是媒體上一篇關於「偷聽紐約」的報道勾起了他的興趣:美國紐約有個網站專門記錄這座城市中的奇言逸事。於是,他把這個概念借用過來,在天涯論壇上發了這個「偷聽北京」的帖子。

現今,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偷聽」。一些網站也專門開設了網友的「偷聽城市」系列,「偷聽上海」、「偷聽西安」、「偷聽重慶」等相繼出爐。不僅如此,「偷聽」場所的分類也更加細緻了。在一個名為「偷聽城市」的網站上,一共列出了媒體網絡、公交地鐵、商場超市等12個場所。

雖然「偷聽」只記錄在公共場合聽到的話,也隱去了說話者的身份,更接近於「收集、記錄」的含義,但也有人質疑在某些場合是否侵犯了說話者的隱私,例如公共場合中情人的私語以及人們在電話中的對白。 中國人大一位教授認為,一般公共場合所說的話不屬於隱私,但是打電話的內容卻具有隱私性,這樣的內容在網上發佈時即使隱去了說話者的身份,如果未經他人同意,也涉及到侵犯隱私權。(//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情人節開派對自爆假鼻 蕭薔酒醒後不認帳
尼斯勒:我說國際華語廣播
香港記協:不應立法限制新聞採訪
港府建議立法 限制新聞自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