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為:避免吸入可激發的過敏原;應用適當的藥物;藥物或抗原脫敏治療。
(一)避免抗原的吸入 例如對花粉過敏者在發病季節宜避免去園林或野外;對灰塵過敏者掃地時應戴口罩;對塵螨過敏者宜用吸塵器掃床等。有條件的家庭在發病季節臥室內使用空氣濾清器並緊閉窗門等。
(二)對症藥物治療 患者在發作期宜口服抗組胺H1受體藥物,常用的有安泰樂(atarax)、異丙嗪和撲爾敏等。它們尚有一定的鎮靜和抗膽鹼作用。為減輕發病時的鼻粘膜腫脹與阻塞,常需應用交感神經α受體興奮劑局部滴入以收縮血管。最常用的為1%麻黃鹼或0.5%呋喃西林麻黃素,每日用1~4次,每次2~4滴。
(三)脫敏措施 由於本病的本質是第Ⅰ型變態反應在鼻部的表現,因此可以斟情選用下列防止Ⅰ型反應的脫敏措施:
1.色甘酸鈉(disodium cromoglycate) 能保護鼻粘膜表面的肥大細菌不易脫粒而達到防治效果,可用其新鮮配製的4%溶液滴鼻,每日4次,每次5~10滴。
2.酮替芬(ketotifen,zaditen) 具有抗組胺H1受體作用和抗變態反應效果。口服每日2次,每次1mg。6歲以上的兒童可用成人劑量。此藥的抗組胺作用出現甚快,但抗變態反應作用,常常在用藥2~3周後才明顯,因此宜在發作期前開始服用或(和)至少使用1個月以上,效果更好。近年來不少歐美學者對酮替芬上述作用漸予否定。
3.皮質類固醇 口服強的松每日10~20mg足可控制大多數症狀,但由於其副作用,僅適用於少數重症患者。局部應用的培氯松(beclomethasone)氣霧劑,每日3~4次,每次吸入150μg(噴3次),常對大多數病人有良效而無全身性激素副作用。在局部應用激素或色甘酸鈉之前,如患者鼻塞嚴重,宜先用1%麻黃素滴鼻收縮血管,以使藥物能達鼻腔深部。
4.中藥「清肝保腦丸」每日3次,每次10g口服或以鵝不食草(centipeda minima L.)研成細粉,加入凡士林成10%塗劑搽鼻,每日2~3次,也有預防發病的效果。
5.抗原脫敏治療 和吸入型哮喘一樣,對找到明確吸入性抗原或合併有哮喘的患者,可以試用此療法。
文章來源: 健康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