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移民的忠告:精神上快樂就是成功
長年為重症病患服務,生命的意義現實又無情地面對。據《世界日報》報導,學者陳酌認為:追求成功和快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作為第一代遠離故鄉的新移民,遇到的最大問題不是語言、技術問題、不是文化差異和機遇問題,而是心理上對生活逆境承受能力的心態問題,即不能“戰勝自我”的問題。
陳酌說,世間“榮譽並不一定能帶來快樂”的實例同樣隨處可見。他舉例說,著名美國攝影家凱文卡特以一幅“一個蘇丹女童即將餓斃跪倒在地,而兀鷹正在女孩後方不遠處虎視眈眈,等候獵食女孩”的新聞特寫照片贏得1994年普立茲新聞特寫攝影獎。卡特以新聞專業者的角色按下快門,然後趕走兀鷹,看著小女孩離去。但是,這張讓他贏得了一生最高榮譽的照片,同樣帶給他不能解脫的自責,在他獲獎兩個月之後自殺身亡。
生活中陳酌並沒有遇到過很大的逆境。陳酌1982年畢業于蘇州大學醫學院,後成為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內科專科醫生,並于1987年取得心血管碩士學位,1997年取得英國里茲大學醫學生物學博士,移民加拿大的9年來,一直在多倫多安大略省癌症研究所(Ontario Cancer Institute)從事癌症基因研究,可謂學有所用、衣食無憂。但他在工作中需要接觸大量癌症病患,生命的意義就那麼現實地時刻需要面對。
陳酌說,自己花了大量時間幫助很多由於嚴重疾病造成心態沮喪的朋友,特別是幫助那些晚期癌症患者,讓他們在心理上樹立起勇於面對癌症挑戰的精神,在行動上表現出勢在必得的霸氣。每當看到一位癌症患者透過心態調整後改變了生活質量,都會讓陳酌深深地體會到:只要具有積極的心態,什麼困難都顯得不那麼可怕;能夠戰勝自我,其他問題就變得渺小了。
對生命的認識更加深了對生活、事業和成功的理解,陳酌業餘時間經常去華人社團和社區舉行講座,內容多圍繞身心健康方面,如新移民心態探討、老人心態的重新定位、移民家庭中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心臟病及中風的預防、癌症患者的心態調整等,希望幫助更多人提升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讓更多的人快樂生活。
陳酌強調,在生活中如果把成功最後目標鎖定為戰勝他人,那就意味著選擇了不快樂的人生。“因為沒有人可以永遠比他人優秀,於是不斷被別人超越的痛苦將會永遠伴隨。何來快樂?”。成功其實也無絕對定義,這取決於人們不同的目標。目標不同,定義也不同。但多數人都可以接受這樣的說法:即“精神上獲得快樂”就是“成功”。
這就是陳酌希望更多人明白的道理:戰勝自我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可以讓人生奮鬥過程快樂起來,而奮鬥過程在人生旅途中佔據了絕大部分時間。也就是說,只要奮鬥的過程快樂,人生就是快樂的,成功就是實實在在的。
帶給別人快樂的前提是自己首先是個快樂的人,陳酌正是這樣一位在生活不斷提高生活情趣來獲得快樂者。他說,在國內幾乎不會自己動手做裝修,來到加拿大後幾乎什麼裝修都做過了:粉刷牆壁、貼壁磚和地磚,做Deck和Patio…等,自己動手裝飾家園,樂在其中。文章來源:環球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