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日記(175)
1945年4月30日-(1)
周恩來做了個報告(更確切地說,是個補充報告):
1.論國共統一戰線。
2.建黨和外交政策方面的經驗教訓。
報告的主要結論是:我們在戰爭開始時提出的“建立聯合攻府”的口號,至今不變。
然後,周恩來進一步論證了毛澤東關於“進行兩條路線鬥爭的政策”的主要觀點的正確性(報告的前一部份詳細地論述了這個問題)。
周恩來詳細論述了在各個發展時期的國共關係:
1.西安事變之前,是動員群眾進行抗戰和反對國民黨的時期。
2.西安協定,建立了抗日統一戰線。1937年9月22日,中共就同國民黨達成協議發表聲明。1937年9月24日,蔣介石發表聲明,正式承認有這個協定。當時的口號是:“國家的法律和秩序第一!”
3.漢口淪陷之前(漢口於1938年10月底被日軍占領)。
4.1939-1944年期間(即本屆國民參政會召開以前的時期)。
5.現階段(形勢已在我們所提出的要求中充分反映出來了)。
———-
值得注意的是,周著重論述了國共關係的第四階段(1939-1944年)。這個階段,儘管打了個“百團大戰”,中共部隊奉毛澤東之命開始減少對日作戰活動。
這一時期同國民黨的關係日趨惡化,這不能光怪蔣介石。早在這一時期之初,毛澤東的政策就逐漸轉向分裂抗日統一戰線了。
1939年,日軍進攻長沙失敗後,國民黨軍隊與中共部隊之間的關係開始惡化,這與毛澤東的計劃是一致的。雖然那時他在口頭上繼續高喊尊重西安協定,但是一直在執行破壞同國民黨合作的計劃,並宣稱,中共是受了中國自由主義者和共產國際的逼迫,才進行這種合作的。
這一時期於1944年結束,這並非巧合。事情是這樣:那年4月,日軍從開封地區發動進攻,到年底就使中國在軍事上瀕於崩潰的邊緣。
因此,根據毛澤東的主要學說制定的,即以游擊戰術為幌子的觀望策略,於1944年結束了。
這時,中央政府的力量已被日軍的凌厲攻勢大大削弱。毛澤東一看機會來了。為了這個機會,他曾拒絕參加積極的抗日活動,因而使民族統一戰線不能實現。現在,中共中央主席認為是採取行動的時候了。權力鬥爭取得勝利的前景,清晰而現實地在他面前展現出來。蔣介石的軍隊拖垮了,政府機構鬆散了。統一戰線中這個政治盟友已筋疲力盡。一旦發生內戰,成功的機會現在雙方已大致相等。(待續)(//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