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台灣認同攀升兩倍 本土政黨支持度降
【大紀元12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蔡蕙如台北二十二日電)國立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調查顯示,台灣社會的中國認同大幅下降,台灣認同較十年前攀升兩倍,主張維持現況與獨立的總比例也上升至百分之七十五,但是強調本土的民主進步黨與台灣團結聯盟支持度卻較中國國民黨呈下降趨勢。
兩岸政經研究學會今天在立法院舉辦座談會,公布調查數據並邀請前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段宜康、林濁水,東吳大學教授盛治仁、美國雪城大學助理研究員陳尚志、中央大學副教授李廣均,討論台灣認同攀升的意義與對台灣社會與兩岸關係影響。
根據政大選舉研究中心今年六月的調查顯示,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較十年前成長約兩倍,由百分之二十三成長至百分之四十四,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由十年前的百分之十五,下降為百分之六,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比例,也由十年前的百分之五十,下降到百分之四十四。
統獨立場趨勢分佈顯示,希望「永遠維持現狀」者由十年前百分之十三,上升至百分之二十,希望「維持現狀再決定」者由百分之三十二,上升至百分之三十八,「偏向獨立」者維持約百分之十三,「盡快獨立者」由百分之三點六上升至百分之五點八,「偏向統一者」由百分之二十二下降至百分之十一,「盡快統一者」由百分之三點三下降至百分之一點七。
至於台灣民眾的政黨偏好分佈,一九九六年至二零零零年民進黨獲執政權為止,民進黨支持度由百分之十三上升至二十五,國民黨由百分之三十下滑至二十三,但是六月份調查顯示民進黨支持度只剩百分之十七,國民黨上升至百分之三十七,較民進黨多出二十個百分點。
段宜康表示,數據顯示台灣認同並未反映台灣社會的政黨認同。台灣認同在兩岸政策開放後反而上升,可能因為與中國接觸反而產生台灣主體,或是台灣民主化過程的效果,可作為值得主政者政策決定依據,。
盛治仁表示,近十年來獨立論述在台灣已成為政治正確論述,年輕一代已無中國記憶,多數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但是年輕人的政治認同與政黨認同並無內在邏輯,雖然討厭中國,也討厭民進黨,因此政治上認同台灣,經濟上也不排斥到中國發展。
盛治仁認為,民進黨在政治認同訴求上有利基,但是兩岸經貿發展議題對國民黨有利,未來發展主要看政治、經濟那個因素會相對勝出,「那個政黨先看到這個趨勢,調整市場,這個政黨就有前途。」
不過林濁水也指出,北高市長選舉說明政黨認同的降低並未影響投票支持度,即使政黨讓支持者榮譽感降低,選舉依然勝出,顯示認同問題仍是選舉的基本盤。
他也認為,十年前南部反而比北部更「藍」,但是在兩岸逐漸開放後,兩岸三通適合北部年輕人利益,不適合南部利益。因此北藍南綠是否代表北統南獨?政黨傾向與統獨傾向之間的關係值得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