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治療寄生蟲疾病藥物研發 中研院獲重大突破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二十日電)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林俊宏與副院長王惠鈞的研究團隊,最近在治療寄生蟲疾病的藥物研發上有重大突破,利用發現的寄生蟲特有的兩步驟生化合成反應,可設計有效藥物,進入細胞抑制寄生蟲的抗氧化物「錐蟲基硫」。

這個研究團隊在上週十三日出刊的「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期刊(EMBO Journal)」發表「麩氨基硫─精胺質合成酵素的五個X-ray(立體結晶)結構,包括酵素/受質、酵素/產物、酵素/抑制物的複合物結構,受到國際學術界矚目,但這只是基礎研究突破,距離實際可用藥物上市,依照慣例,平均還要十年時間。

林俊宏說,包括人的一般生物體是使用麩氨基硫抵禦體內過量的氧化反應,寄生蟲則使用錐蟲基硫來達到同樣目的,這使得錐蟲基硫的生合成反應及相關酵素成為藥物研發的最佳目標,雖然台灣衛生條件佳,已少見寄生蟲,但在非洲等地仍有市場,在與密西根大學合成化學與藥物化學專家討論時獲得啟發後,開始進行研究。

他指出,寄生蟲體內產生錐蟲基硫也是從麩氨基硫開始,過程卻是經過兩步驟生化反應,這是寄生蟲特有的所謂「中間體結合區轉移」的催化反應機制,就是兩分子的麩氨基硫在腺甘三磷酸參與下,分別與精胺質進行兩步反應形成錐蟲基硫。

林俊宏表示,這生合成的第一步反應由腺甘三磷酸與麩安基硫產生磷酸化反應後與精胺質合成「酶」,這一合成「酶」再從腺甘三磷酸取得一個磷酸與麩胺基硫合成錐蟲基硫。

他說,這兩步酵素反應類似,其蛋白質序列也高度相似,從這個過程指認出來幾個參與催化的重要胺基酸,為長久以來受限於酵素結構訊息缺乏以致停滯不前的研究,獲得重大突破,也為相關藥物設計與研發提供重要資訊,在實驗室完成的體外試驗已經成功,未來將要繼續做寄生蟲體內與人體內的試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