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橫濱唐人街吃中國菜
在國外,總有一條唐人街,寄托著海外遊子思鄉之情,日本也不例外。
儘管離開國土才第三天,我們還是急不可待地去尋找鄉情。
日本橫濱的「唐人街」名字直白,就叫中華街。街道縱橫交錯,店舖林立,有點像二十年前的老城隍廟,但以飯店、食品鋪居多。飯店基本都是打著「中國料理」的旗號,而食品鋪子大多出售糖炒栗子,不少還掛著「正宗天津栗子」、「河北良鄉栗子」的招牌。中國飯店中以順海閣的規模最大,都擠在中華街的一條小支弄裡,有順海閣本館、新館等好幾家連鎖店,幾乎壟斷了這條支弄。
我們去的是順海閣新館,整個二樓是中式自助餐,大概有三四十個品種,看上去都是紅彤彤的,濃油赤醬。陪同的李先生曾在日本呆過四年,他解釋,最早來日本的中國人大都是上海人,所以本幫菜撐市面也是歷史烙印了。也許離開國土時間太短,對異國偶遇本幫菜沒有多大激情。兩個同行的夥伴說,和他們單位的工作午餐差不多。在單位食堂,他們只需每人花8元錢,飯菜隨便吃個夠,真牛。李先生一旁悄悄地說,這一頓自助餐價錢不菲,許多中國人在這裡打了十幾年工,還不曾來過。
到日本旅遊,當然以吃當地菜為主,否則也就變得無趣了,但和食(日本料理)吃了,感覺和中國菜差距不大,不知究竟誰「海派」了誰。在上海,本人也吃過不少日本料理,無非就是刺生、壽司、燒烤之類。
到了日本方才知道,和食的烹飪手法與咱們中菜大同小異,清燉、紅燒、煮炒、油煎什麼都有。有的菜如果端上來不說,和咱們中國菜別無二致。
記得那天導遊安排在淺草一家飯店吃和食,而且神秘兮兮地說那家飯店的野菜天婦羅很有名。趕到飯店,看到座無虛席,服務員對導遊說,預訂時間還差三刻鐘,讓我們到時再來。日本人辦事就是這麼頂真,時間觀念特強,在這方面我們已經有了深刻體會。
沒辦法,只好在附近的小商品市場耗了三刻鐘。
入座些許,端上來的野菜天婦羅讓我們不以為然,原來就是炸什錦,把蝦、辣椒、海魚之類的菜蔬面拖一下然後油炸。不過說是面拖也不太確切,不知用何種粉類稍稍勾芡,色彩金黃,粉拖得很少,因此脆而具有本味。雖然是當地名菜,但一些同伴仍不領情,有的以有膽囊炎不能吃油炸食品為由拒絕了。還有些同伴悄悄地說,這天婦羅跟阿拉麻油散子差不多,只不過裡邊放了些海鮮之類的。
早上在賓館吃日式自助餐,許多菜餚和中式「賣相「差不多,尤其是肉食品,什麼蒸香腸(就是比廣東香腸粗短了點)、扎蹄片、燒牛肉,味道形狀沒什麼兩樣,甚至最具特色的金槍魚、三文魚也改成蒸燒了,免得生的客人吃不慣。最大的區別就是多了點麵包黃油咖啡,想必這也是滿足歐美老外的需要。
如果要讓老吃客說中日菜餚的最大區別,本人以為後者蔬菜太少,除了一個蔬菜色拉外,好像不會其它,這讓那些喜歡吃素的同伴叫苦不迭。但最頭疼的是日式料理的禮節,一些高檔場所都必須脫鞋,對我們這些經過一天旅遊,腳底捂得發熱的中國人來說,很難受,生怕煞了風景。所以只要可以回賓館,我們總要沐浴更衣,遇到時間來不及,洗腳換襪免不了。
(稿源:星辰美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