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巫石吉:淺談夢與潛意識

巫石吉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一旦論及夢與潛意識的內涵,就自然觸及宇宙生命。榮格認為分析心理學屬於科學研究,不帶有哲學意義。榮格集體潛意識中貯藏的則是大量初始的或本元的潛在意象,也就是榮格所稱的原型(archetype)。

榮格曾自發的畫出代表自體完整性的曼陀羅(Mandala)的圖形。曼陀羅是許多文化裡頭共通的象徵,在圓形當中帶有一個四方的結構。榮格認為曼陀羅是「成形,變形,永恆心靈的永恆創造」,也是「一切道路的代表,是通向中心點,通向自體完整化的道路」。

榮格雖然不曾著意於道家的修煉,或許是因為對【易經】與煉丹之說心靈相通,對佛學、瑜珈等東方哲理也頗有認識,便不知不覺走上了同樣的大道。綜觀榮格的內心之旅,他不僅完成了潛意識充分發揮的一生,更重要的是,他輕易跨越了古今的阻隔和東西的距離,展示出一種無限的可能─不管是坐禪也好,修道也好,作夢也好,甚至對人生的好奇也好,的確是條條大路通向一個廣闊無垠的宇宙生命。

宇宙生命畢竟是一個龐大的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幾十年前在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一個電視訪問中,榮格被問到是否信仰上帝。他回答,「我知道,我不必相信。」(“I know. I don’t need to believe”)然而,縱使他自認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洞悉了宇宙的秘密,他的自傳透露出他終其一生仍然不斷的掙扎在深沉的困惑與無盡的焦慮之中。當一個人為了更加接近真理,選擇走入未知的荒野去從事精神探險時,外在的孤立與內在的衝突,或許是無可逃避但甘願付出的代價。

好奇的是,當這一世的形體化作了虛無,榮格是不是在新的回合裡繼續作著宇宙大夢,還是已經永遠超越了解脫的界線?

榮格說過:「夢是靈感。」有些夢的確與靈感扯不上關係,但每個夢都能把事實變成不只是事實而已。王維的詩被蘇東坡評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夢是一種如詩如畫的夢幻詩。

「夢是詩,意識是散文。」「快速眼動期的夢是小說,非快速眼動期的夢是非敘事類的作品。」聯想起「夢有多大,希望就有多大!」可見夢境與人的胸襟格局有非常密切的關聯。

「夢裡乾坤。」夢裡有夢,夢裡有無窮的神秘力量,這力量來自於榮格說過:「夢是靈感。」真正富有宏觀創意的靈感,在天才的慧心營造下,成了世人嘆為觀止的不朽創作。

希爾曼說:「現象活起來,帶領靈魂穿越我們對現象的狂野想像。」夢必須是憑感覺體會的,夢能引導靈魂穿越我們看不到的時空!引發我們無限的想像世界天地。

任由想像力馳騁在無限的時空,後來可能越過個人的問題,追朔到「人類的古老遺產」中的集體潛意識裡,向外無盡,向內也無窮,誠如佛學所說:「無盡藏。」

當我們每天在沉睡中做著不同的夢境,那是人一生中佔有三分之一的歲月,如果能撥出一些時間探索夢的潛藏意境,從而了解潛意識裡靈魂的願望,相信必能讓人生擁有多彩多姿的夢幻體悟!@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平凡與平庸是人生的兩種境界,雖一字之差,卻不能混同。平凡是對顯著講的,平庸則對有所作為而言。
  • 你認為在這世界上,你只是某人;但對某個人來說,你是他的全世界。感情這種事不是等你有空,還是等你想清楚才來珍惜的。
  • 面對未來的挑戰,光有很好的學歷已經不足以應付職場的需求,因為理論的東西太理想化,如何迎接社會職場的必備條件,做一位穩超勝算的專業人才,似乎成為資訊時代不可不面對的課題與挑戰。
  • 叔本華說過:「實際上,小孩子都是某種程度的天才;天才也是某種程度的小孩子。兩者最接近的特點是表現樸素和崇高的純真,這也是真天才的基本特徵。」
  • 立定志向,尋尋覓覓,奮戰不懈;對一個一心征服自我的人而言,今天的失敗,會為明天帶來更多的收穫與堅強的力量。

  • 當我們不斷超越心靈上的自己,超越了運作於思維領域中的競爭法則,其結果使各式各樣的暴力、恥辱、憂愁、苦惱與不安,不再出現在他的生活裡。

  • 好些時間沒有寫太富有經典氣味的文章,看著這本被我劃滿重點的舊典籍,在【醉古堂劍掃】一書裡說道:「宇宙雖寬,世途眇於鳥道;徵逐日甚,人得浮比魚蠻。」自我性靈與宇宙萬物相互感通,充滿了樸素敦厚的生命情調,反映出圓通中和的人生品味。這是情感交融的人格境界,也是中國宇宙觀下另一種獨特的生命情操。

  • 天才型的智者所寫的好書之所以為經典,乃在於其字裡行間有形而上的智慧真理,年輕時讀它像霧裡看花;壯年期讀它像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老年時讀它像「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豁然開朗,那是真境界,真性情,真體悟。

  • 直觀需要靈感,需求智慧,更需要悟性的體悟。直觀的靈感是瞬間呈現、稍縱即逝,這中間如果沒有深入問題核心,從問題核心中激盪出新的智慧靈感火花,可能下一次再集中思維出的時間會延後許久,悟性的體悟便成了直觀與智慧靈感的潤滑劑,讓永恆的智慧靈感藉由悟性的體悟,喚化成智慧美感的「菩提道」。
  • 文學家的先決條件是,先要洞悉人生和世界。他們見解的深淺與否,直接決定和影響了作品深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