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鐘樓地標被拆 引發示威者激烈反對
【大紀元12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倖嫚香港十三日電)陪伴香港人近半個世紀的中環舊天星碼頭鐘樓昨天開始被拆卸,一群反對清拆的示威者在連續二十多個小時的抗議後,今天下午被警方強制清場,場面一度混亂。
反拆遷者昨天起到場抗議,他們拉起橫額,揮舞旗幟,又高喊口號,以表達不滿,並阻止工人清拆,現場有警員戒備。
下午警方接獲工人的求助電話後,採取強制清場行動。有關行動於下午三時開始,歷時近兩個小時,期間共有十三名男女示威者被抬離現場,個別行動激烈的示威者還被警方帶走。
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傍晚就拆遷天星碼頭引發市民抗議的事發表談話。他表示,政府瞭解不同人士對天星碼頭鐘樓的不同聲音,政府會在兼顧保護環境、保存文物及滿足公眾對交通和其他社會設施等各方面,找出平衡點。
他說,政府已經用了五年時間廣泛諮詢各界及市民的意見,最後基於城市和規劃發展的考量,決定重建新鐘樓,以配合區域發展。
曾蔭權呼籲社會大眾在發表意見時,一定要抱持公平的態度,也要考慮社會各方的需要及尊重法紀。
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者宋立功表示,雖然政府在清拆碼頭及鐘樓事件上諮詢了各方意見,卻未料到拆卸時會引發民眾懷舊的情緒。
他說,面對民意的轉變,政府仍堅持依計劃拆卸,才引發激烈反彈,這反映政府低估民意。他認為,假如政府重視民意,就應該暫援拆卸。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指出,這次事件反映出當民意不能透過憲制及議會反映時,民間團體就會透過抗爭行動爭取,即使已經施工,仍會有民意在最後關頭要求緊急煞車。
位於中環的天星碼頭,擁有四十八年歷史,碼頭的一座鐘樓已成為中環的著名地標。政府經諮詢後,於十一月十二日凌晨關閉碼頭,並於昨天開始拆卸包括鐘樓在內的建築群。
這項拆遷決定在社會上引起正反兩種聲音,贊成者認為興建新碼頭有助推動旅遊業;反對者認為,鐘樓歷史悠久,可以保留作為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