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繽紛手札

桃園新屋.范姜古厝

二十年前,我曾騎著偉士牌機車,帶著當時的女朋友(現在的老婆),從中壢往新屋、觀音一帶兜風。雖然路遠,風吹日曬,但沿途平疇綠野,風光明媚,又有儷人相伴,一路騎車,樂而不疲。今日來到桃園新屋,腦海裡也泛起當年的情景。

當時雖然路過新屋,卻不曾去尋訪范姜古厝。二十年後,我才第一次造訪范姜古厝。范姜古厝成名甚早,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時就已被列入國家三級古蹟,也是桃園縣新屋鄉著名的地標。「新屋」,這個地名,正是起源於范姜古厝。

清咸豐五年(1855年),范姜家族在新屋鄉大興土木,合建了一座宏偉的祠堂,轟動鄉里,鄉民們常相招呼「來去看新厝」,久而久之,「新屋」便成了當地的地名,沿用至今,成為鄉名(註1)。

「范姜」這個姓氏,是近三百年前才出現的,背後有一段故事。清初,廣東海豐人范集景,娶妻雷氏,生子范文質。范集景早逝,雷氏因家貧無力撫養孤子而再嫁姜同英。這位繼父對范文質視如己出,將其撫養長大。後來,范文質娶妻後,為報答繼父姜同英的養育之恩,於是決定將子孫皆冠以范姜兩姓。乾隆元年(1736年),范文質的二子隻身來台,在新屋開墾,後來其餘四個兄弟陸續來台。范姜家族在台灣繁衍其脈,成為是台灣獨有的姓氏,中國大陸並無范姜姓氏。

范姜古厝(6號古厝)



范姜家族在新屋歷經二百餘來的經營,五大房分立,在祠堂周遭各自興建大厝,因此形成了古厝聚群。連同祖堂在內,至今共有五間較具規模的三合院古厝,位於新屋中華路110巷內,門牌依序為1、2、3、6、9號。其中9號就是被列為國家古蹟的范姜祖堂,其餘四棟則尚未被列入古蹟,屬於私人宅第。

我從巷尾進入,因此,先來范姜祖堂。范姜祖堂前有大片的空地廣場做為停車場,停車相當方便。這麼多的古厝密集地聚集一地,又各有特色,對喜歡古厝的旅人來說,可以看得很過癮。

五間古厝中以范姜祖堂的規模最大,屬於兩進一落的格局,前後堂的屋簷皆為燕尾式,造型雅致。前堂建於咸豐五年,後堂建於日據時代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供奉從大陸迎回的祖先牌位。祖堂前面因有廣闊的停車場,因此格局顯得氣派尊貴。

范姜祖堂的前堂門楣匾額寫著「陶渭流芳」。「陶」代表陶朱公范蠡,為范氏的祖先;「渭」代表釣於渭水之濱的姜太公,為姜氏的祖先。因此,范姜家族以「陶渭」為家號。祖堂為范姜家族祭祖的地方,堂內懸掛的祭典照片中有正副總統蒞臨參加的新聞剪影照片,由此可見范姜家族在地方上的影響力。

范姜古厝(3號古厝)



走出范姜祖堂,卻不清楚其餘四間古厝的位置。這時,看見祖堂右側有幾間古厝,於是往右側走,這些紅磚古厝夾雜著水泥平房,新舊不一,有的屋舍已破舊荒廢。我繞到范姜祖堂的後方,卻發現雜草叢生,無路可走。這時一位婦女從附近的屋舍走出來,遇見我,才告訴我,其餘的古厝位於祖堂的左側,而不是右側這邊。原來,她也是范姜家族的一員。話匣子一開,她說,因為住在祖堂右側的這一房比較窮,所以沒有興建大厝。

范姜祖堂後方不遠處,已蓋起不少公寓大樓。她說,以前這一大片都是農田,後來陸續賣給建商,都蓋了新房子,范姜古厝周遭的景觀較之昔日,已有很大的變化。她也抱怨說,范姜祖堂被列入古蹟,緊鄰祖堂的房屋遭到限建,而政府卻沒有好好維護范姜祖堂。以我們站的位置所見,她的話有幾分道理。然而,古厝列為古蹟,由國家公權力介入管理,才可長可久;倘若屬於私產,則前途未卜,風險更大。地主一念之間,往往可以使一間百年以上的古厝在一夜之間被夷為平地。

范姜古厝(2號古厝)



道別之後,於是我又繞回祖堂,沿著巷道往祖堂左側方向而去。這附近蓋了不少樓房,也有正在興建中的公寓。這一側新樓林立,難怪我剛才會誤判方向。走過一排水泥樓房,6號古厝驀然出現於兩棟樓房之間的路左側。

古厝的門額寫著「陶渭高風」。這間6號古厝剛經過整修,維護的相當良好。卵石的牆基,配上大塊橘紅磚牆,左右護龍則是白灰外牆,質樸而不失典雅。正廳外牆兩側的書卷飾窗,也很有書香氣息。三合院之外,還有前院,前院經過美化,鋪花圃,立石雕,環境雅致怡人。

左右護龍的屋脊馬背雕飾。



過6號古厝,相隔幾棟水泥樓房,就來到了3號古厝。這間古厝以雕飾精緻著稱。門額「陶渭流芳」以交趾陶製成,正門的屋簷下也有交趾燒貼成的雕飾,一般民宅相當罕見。正門兩側有細巧的磚刻圖飾,左右護龍的屋脊馬背也都精緻的雕飾。中庭則以青石鋪成,此外,卵石牆基及牆腳柱石,也都可見精巧之處。

右護龍的屋脊馬背雕飾。

2號古厝與3號古厝相鄰,但房屋坐向不同。左彎巷道後,才來到2號古厝三合院的正門。這間古厝的格局雖小,但屋牆全以白灰粉刷為主,散發出濃濃的客家風情。左右護龍馬背牆面的紅磚雕飾,院埕地面、前埕門牆的洗石子石材,則為日據時代流行的建築型態,使這間古厝,同時卻呈現了兩種時代的建築風貌。

范姜古厝-1號古厝



過2號古厝,遠遠就可望見1號古厝孤寂佇立於空曠荒草旁,古厝的一角已經傾頹。 1號古厝給了我強烈的印象,一種悲愴的感覺,一掃之前參觀幾間古厝的感受。

這間古厝的屋牆採用淺橘色的面磚,歷經風霜後,呈現出一種卓絕的古樸美感。古厝正廳屋脊兩端有翹起的雙燕尾,也是另外三間古厝所沒有的,顯示昔日屋主身份的不凡。如今屋脊一端的燕尾已毀損,屋角岌岌可危。

過了1號古厝,巷道愈接近熱鬧的大街,附近房子變得愈為密集。從范姜祖堂一路參觀過來,看完最後一間古厝時,心情卻複雜起來。今日的1號古厝,燕尾風華已見殘貌,二十年後,或許這間古厝就會完全消失,被另一棟現代水泥樓房所取代。會不會呢?希望我的預測不準。



旅遊日期:2006.06.03

行旅圖



註1:為何稱「新屋」,而不稱「新厝」呢?原來,「厝」是閩南人的用語,客家人則用「屋」;閩南人說「古厝」,客家人則說「老屋」。范姜家族是來自廣東省的客家人。因此,有人認為「范姜古厝」應該稱為「范姜老屋」才合乎客家人的用語習慣。不過,「古厝」已是一般的通稱,所以目前都稱「范姜古厝」,「新屋」則保留了客家的習慣用語。

附註:如何前往新屋范姜古厝?

走中山高速公路至平鎮交流道,再接台66東西向快速道路,至桃84平面匝道時,左轉新華路(桃84鄉道),直行,再右轉中華路(115縣道),過「志滿橋」,在新屋消防分隊前的叉路右轉,直行,不久即可看見左側有一廣闊的停車場。停車場旁即是范姜祖堂(中華路110巷9號)。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www.tonyhuang.idv.tw/@(//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