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秦代新出土彩繪兵馬俑12月台灣展出

人氣: 14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楊加台北報導)6年前曾經在台灣創下165萬參觀人次的秦代兵馬俑,即將於12月再度以「秦代新出土文物大展—兵馬俑展Ⅱ」在台中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一連展出四個月。此次的展出物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有在西安秦俑博物館也看不到的「綠面跪射俑」。

由財團法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陜西省文物局共同合作的「秦代新出土文物大展—兵馬俑展Ⅱ」,將引進由陜西省考古隊在第二號坑與陪葬坑發現的綠面跪射俑、彩繪跪射俑、青銅仙鶴、石鎧甲等28組一級文物,以及新出土尚未發表的春秋戰國青銅、陶製禮器與生活用具等共116組件珍貴考古文物。主辦單位9日在台北開記者會做展前說明。

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家維表示,一號坑出土的秦兵馬俑文物於2000年首次來台,展出期間在台北和台中兩地共創下165萬參觀人潮。隨著秦始皇陵新出土文物的不斷出現,兵馬俑一直吸引著全球的目光,為了讓台灣民眾近距離觀賞這些稀世珍寶,主辦單位特別再度引進從未在台展出的二號坑新出土一級文物,包括彩繪兵馬俑、秦代文官俑、百戲俑等,展品保險額總值高達7,047萬美元。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林宗賢館長表示,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之一,自1974年陜西農民在打井時挖到陶俑俑頭開始,兵馬俑就一直深受全球考古學界的重視。始皇陵除了陵園區外,還有相當龐大的從葬區,結構複雜的秦始皇陵為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陽的格局設計建造。除了陵墓是安放秦始皇棺槨的地方,在陵墓四周有181座大小、內容、型制各不相同的陪葬坑,主要陪葬坑有兵馬俑坑、文官俑坑、水禽坑及百戲俑坑等,是現今了解兩千多年前秦代帝國面貌與生活文化的珍貴文物。

千年彩俑 見證秦代生活文化與精湛工藝

擔任策展人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主任何傳坤博士指出,此次來台展出的兵馬俑,來自 1994年3月1日開始正式發掘的二號坑出土文物,以戰車、騎兵、弩兵組成的秦俑軍陣左軍為主,而為了讓民眾如親臨觀賞西安兵馬俑一般,這次展覽引進完整的兵馬俑軍階與軍種,包括了「將軍俑」、「軍吏俑」、「武士俑」、「騎兵俑」、「跪射俑」及「御手俑」等各式真品兵馬俑。這些陶俑個個姿態、神情,甚至身上的盔甲、髮飾都不一樣,連同他們的戰馬、戰車和武器等,堪稱現實主義的完美傑作,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更讓人讚歎兩千多年前工藝師的精湛技術。

何傳坤說,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遊客在西安秦俑博物館也看不到的「綠面跪射俑」。1999年9月10日,考古團隊在二號俑坑發現一個相當奇特的跪射武士俑,這件「綠面跪射俑」,除髮鬚、瞳仁是黑色外,臉部塗有綠色彩繪,顏色迥異於其它已出土秦俑的肉紅色或粉白色面孔。有人認為這是長時間埋藏,或有其它物質使其顏色發生化學變化;也有人認為是秦代工匠刻意模仿某些膚色較深的真人繪製的,還有人認為可能是某個工匠的惡作劇。

此外,另一尊「彩繪跪射俑」頭頂右側綰圓髻,紅色發帶,面部有紅色顏料,身穿長襦,外著披膊鎧甲,衽上殘有綠色顏料,足穿方口翹尖履,腳上殘有粉紅色顏料,左腿下蹲,右膝著地,身體微右側,雙手於腹前作控弓狀,是兵馬俑中難得還保留有各式色彩的重要彩俑文物,也是來台展出的一級文物。

何博士進一步表示, 2000年7月,秦陵封土的北面發現了一組水禽陪葬坑,經過挖掘,陸陸續續出土了44件青銅鳥禽類的文物,包含了原寸大小的青銅仙鶴、天鵝、鴻雁等等。這次展品中的另一件一級文物—-「青銅仙鶴」是水禽坑內出土的唯一一隻仙鶴,保存得相當完整,不僅身體上的彩繪痕跡及羽毛細紋清晰可見,嘴裡還啣著一個青銅製成的小魚,捕食姿態十分生動。而仙鶴所站立的雲紋青銅踏板,則被推測是當時秦始皇迷信升天思想的表現,像是夢想有朝一日能夠駕著足踩雲朵的仙鶴升天。

有鐵架青銅仙鶴,一級文物,保額180萬美金,高112cm。秦時在京畿和各地都設有許多苑囿,收訂奇花異草和珍禽異獸,並設有官吏和僕役專司管理,以供皇帝游獵、觀賞。秦封泥中諸如上林丞印、息苑丞印、杜南苑印等大批苑囿管理官員之印的出土,足以說明秦進苑囿的規模之盛。 K0007號坑出土的四十六件原大青銅鶴、天鵝和鳧雁,整齊地排列在坑底兩側平臺上,真實地模擬出水禽棲水而居的生活狀態,形象地再現了秦代苑囿中珍禽于河邊覓食、小憩的生動場景。(主辦單位提供)

除了珍貴的秦彩俑及藝術價值極高的水禽陪葬品,石鎧甲亦是此次展覽的重量級展品,它是模仿戰國時期流行的皮鎧甲和鐵鎧甲而製成的陪葬品。甲衣的甲片分為前後上褸、前後下褸、雙肩、前後領口等幾部分組成。

何傳坤指出,在兵馬俑文物修復和保存的過程中,最棘手的就是彩繪陶俑的保護問題。這些陶俑埋在地下兩千多年,受到各種自然侵害,有的顏色變成粉狀,彩繪層下的生漆底層老化,失去了與俑體表面的黏附力,往往出土後五、六分鐘即脫落。所幸經過精心清理與呵護,一些陶俑身上的彩繪顏色已能保存下來。

他並透露,為了這次來台展出,運送的工作也是煞費苦心,如這次展出中有兩匹馬特別大,只能用火車送到上海後,再由東方航空的貨機運到香港,再轉華航來台。

千年彩俑vs.現代時尚

有趣的是,這次展出的彩俑更成為時尚設計的素材。負責這次兵馬俑展文化創意商品開發及營運的祥瀧公司總經理鄭瑤婷表示,兵馬俑的文化藝術形式其實蘊涵著豐富的時尚密碼,譬如相貌各異的兵馬俑個個都是型男扮裝,不僅服裝為皺褶上衣、鎧甲背心、雲紋片裙、垮褲及靴子,身上的各類佩飾花樣多元,就連生活用品也相當具設計感。而這次展品中的一件陶製米格紋花紋磚,乍看之下幾乎與國際知名精品的經典圖騰相似。

米格紋花紋磚(主辦單位提供)

「秦代新出土文物大展—兵馬俑展Ⅱ」活動將於12月1日至96年3月31日於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展出,除了兵馬俑文物展示之外,也將舉辦兩場大型的文化創意設計競賽,包括「兵馬俑時尚服飾設計競賽」及「兵馬俑創意工藝設計競賽」。
科博館網址://www.nmns.edu.tw/

騎兵鞍馬俑(主辦單位提供)


石鎧甲,一級文物,保額150萬美金,高77cm,寬50cm。模仿戰國時期流行的皮鎧甲和鐵鎧甲而製成的陪葬品。甲衣的甲片分為前後上褸、前後下褸、雙肩、前後領口等幾部分組成。(主辦單位提供)


兵馬俑全景(主辦單位提供)


兵馬俑坑道(主辦單位提供)


兵馬俑挖掘現場(主辦單位提供)


秦半兩錢範(主辦單位提供)


彩繪俑正面(主辦單位提供)


綠面俑正面,一級文物,保額320萬美金,重130kg,高123cm。整個俑均施以彩繪,面部綠色彩繪尤其完整,白色眼白,黑色瞳孔,黑褐色漆皮為發,紅色頭巾發帶;黑褐色漆皮為甲(較完整),紅色甲帶,右披膊紅色甲帶較左邊更為清晰。左右手彩繪保存較好,左手較右手彩繪色調上紅一些,左手面有一塊大約5X5cm無彩繪;領為藍色,後領有約15cm發黃彩繪;袖口為藍色,有斑塊狀黃色;戰袍為白色,有斑塊狀缺失;右大腿出明顯看出,第二層戰袍為藍色;長褲為綠色,左右膝部均有缺失。(主辦單位提供)


銅馬銜(主辦單位提供)


銅帶鉤(主辦單位提供)


主辦單位在記者會上邀請真人演出兵馬俑機械舞。(楊加攝影/大紀元)


現場工作人員打扮成兵馬俑樣。(楊加攝影/大紀元)


現場工作人員打扮成兵馬俑樣。(楊加攝影/大紀元)


記者會現場展出的兵馬俑相關商品項目。(楊加攝影/大紀元)


記者會現場展出的兵馬俑相關商品項目。(楊加攝影/大紀元)


記者會現場展出的兵馬俑相關商品項目。(楊加攝影/大紀元)

(//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