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區農改場 慶104週年暨新場啟用
【大紀元11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九日電)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為期六年的遷場計畫,新場遷建完成,今天同時舉行新場啟用及一百零四週年慶,農委會主委蘇嘉全期許農改場未來的一百年能為台灣農業提供更大的貢獻。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創立於民國前九年,場址原設於屏東市民生路,因為都市發展,已不適合農業試驗使用,二千年計畫遷場,二00一年在屏東縣政府協助下,取得長治鄉海豐農場土地,面積五十四公頃,比原場大了五倍。
整個農改場的遷建計畫總經費十九億三千七百一十五萬元,分六年編列預算,今年五月新場竣工,十月十七日完成遷場,配合今天的一百零四週年,一起慶祝遷場。
農委會主委蘇嘉全、屏東縣長曹啟鴻和農改場長黃賢良一起切慶生蛋糕,農改場也展示各項研發的農產品和加工品,無限量供民眾品嚐。
蘇嘉全致詞時表示,一百零四年很長,這麼長的時間農改場對台灣的農民服務很多,也期許在遷場後未來的一百年,繼續為台灣的農業有更大的貢獻。
蘇嘉全表示,農改場現今的土地是他在當屏東縣長時協助購買,他當時建議海豐農場這塊土地,是因為跟農業生物科技園區毗鄰,雙方可以結合,為農業創造新契機,他說,在縣政府的協助下,農改場購買台糖土地省下了一億元,也因此能順利的遷場。
蘇嘉全接著提到往年只從台灣進口幾百噸香蕉的日本,今年九月向台灣進口了一千多噸的香蕉,反觀大陸宣稱要從台灣進口二千噸的香蕉,至今只進口了七十二噸,今年就要結束了,希望大陸年底前能補齊剩下未進口的一千九百多噸。
蘇嘉全說,農民不能把希望放在大陸,台灣的農產品只要做好生產履歷,許多國家都可以外銷,農產品被打回票農民自己要負責,十二月一日農委會開始實施生產履歷,希望農民能夠把農產品拿到屏東科技大學和美合技術學院檢驗。
高雄區農改場一百多年來研發成果輝煌,對農業、農民及農村的貢獻深遠,以水稻育種來說,台灣相隔三十三年後,再次外銷日本的米,就是高雄場育成的高雄一三九號品種,二年前,育成目前台灣最好吃的水稻高雄一四五號晶鑽品種,也揚名日本。
毛豆品種改良及機械化一貫栽培技術研究,高雄場不遺餘力,每年外銷達十五億餘元,佔農作物外銷首位,其他如紅豆、瓜類、茄子等的栽培技術研發,二00三年到二00五年育成新品種十二個、研發取得專利有六項,研發成果技術轉移也有一項之多。